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紅二團" (2006-03-02)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2日 19:10 來源:

  夜裏上博客,看到這樣一條留言:

  “這些天教育亂收費的問題成了熱門話題,不只是中學、大學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否有人知道幼兒園的收費也是很高的!雖然幼兒園的教育不是國家的義務教育,但我們這裡,從孩子一學期4個半月的學習生活中:學雜費、生活費、伙食費、蒙氏費1100元左右,對一個普通家庭也是不小的開支。 ”

  署名為tsww2065,留言貼上去時間不長。我的博客裏類似的留言很多。

  雖然這條留言沒留地址,但我猜想,它大約來自城市裏的朋友。

  因為我知道,農村地區的人們大多還不知道博客,也許他們連網絡都沒聽説過。但他們一樣地為學費發愁。

  我想到了馬雪梅。

  馬雪梅是我前兩天錄製談話節目時認識的一個11歲的女孩,來自寧夏農村。

  我去過寧夏的一些鄉村,那裏樹很少,沙很多,雨很小,風很大。

  馬雪梅告訴我,她家裏有6個家庭成員:“爸爸,媽媽,我,一頭牛,兩隻羊。”

  我吃了一驚:牛和羊成了她家的家庭成員!

  也許有的人不以為然:牛和羊是鄉下人的家庭成員,就像城裏人養的狗狗和貓咪一樣。

  但在農村,牛和羊不是寵物:牛是耕地的,羊是賣錢的。

  我問雪梅:“你家裏還有什麼?”

  “還有煮飯的鍋。”

  每天早晨,馬雪梅6點鐘就爬起來,開始煮飯。

  媽媽吃了飯就下地幹活了。小雪梅得背起書包上學了。

  小雪梅長得眉清目秀,嘴角上面還有一顆痣,就是很多人説的美人痣。她的臉蛋紅紅的,但不是那種蘋果紅,而是西部高原地區人們臉上常有的高原紅。這種標誌性特徵,一般會伴隨終生。

  看見馬雪梅紅紅的臉蛋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的“紅二團”。

  我的童年是在四川的涼山度過的,那裏海拔2300米左右。所有小孩的臉上也和馬雪梅一樣,都有兩個紅紅的臉蛋,也就是高原紅。

  和夥伴們比起來,我臉上的高原紅似乎特別醒目。所以大家送了我一個外號:“紅二團”。

  聽到這個外號,開始我還有些生氣,可已經叫開了。後來就安慰自己:沒準兒不知情的人還會以為我和紅軍前輩有什麼親戚關係呢!紅軍爺爺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大人常講,在涼山一帶還留下了紅軍的足跡。

  但有一個小夥伴和大家不一樣,那就是現在在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做主持人的阿果。

  阿果和我在涼山一起長大。她的臉上也有“紅二團”,但是紅得很含蓄,不留心就會忽略掉——因為阿果在那時候已經是一個美人坯子,眉目完全長開了。所以高原紅就被蓋過去了。而我呢,小眉小眼的擠在一起,還沒有長開,所以,遠遠能看見的只有鼻子兩邊紅得像火的“紅二團”!

  因為和阿果最要好,那時候不免和她要比較,回到家一照鏡子就氣惱。

  “紅二團”陪伴著我在涼山的整個童年。

  看見馬雪梅就想起了小時候我臉上的“紅二團”。馬雪梅是和他們的校長一起來到北京的。他們被請來要見國家教育部的部長。

  我問她:“部長有多大呀?”

  雪梅沒有思索:“反正就是大官。”

  我又問她:“部長大還是校長大。”

  小雪梅想了想:“還是部長大。”

  部長究竟意味著什麼,小雪梅也許並不是很明白。

  馬雪梅和教育部部長周濟都是我們請到演播室的嘉賓。我們做一起跟教育有關的節目。

  我們請雪梅來,是因為她是西部很普通的一個孩子,但是很多年交不起學費。和雪梅一起來的三個孩子,都交不起學費。他們的校長手裏攥著他們的家長打的欠條。

  我不知道多少人有過面對欠條的經歷。我想,馬雪梅在寧夏簡陋的校舍裏看到老師手裏捏著欠條向她走來時,會有怎樣的驚恐!

  她媽媽告訴過她,如果她還想上學,家裏有可能隨時會失去一位家庭成員——賣掉羊或者牛。

  但是現在,羊還在,牛也沒有賣,小雪梅還在上學。

  2005年,小雪梅所在的地區,推出了“兩免一補”的政策,免學費和雜費,還補貼寄宿生的生活費。

  坐在演播室時,小雪梅很平靜,眼睛裏有藏不住的好奇。臉上已經沒有了曾經有的憂慮,只能看到紅得像火一樣的“紅二團”。

  周濟部長給我透露了一個信息:“兩免一補”政策在全國的貧困和欠發達地區要推廣。

  我知道,今後,會有上千萬的小雪梅和他們的家長,臉上的憂愁會少一些。

  當然,他們也許還會有其它的難題要面對,而其它地區的孩子和家長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就像我在博客的留言裏看到的。

  我相信,就像“兩免一補”,我們會聽到越來越多的好消息。

責編:劉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