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508 仿製藥生産駛入超車道

來源:央視網2018年05月08日 20:10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近些年,靶向藥、生物製劑等創新型抗癌藥物不斷涌現,治療腫瘤在傳統化療之外,有了更精準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這些創新藥往往都是進口的專利藥,價格昂貴,一般患者用不上、也用不起,這是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痛點。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仿製藥研發,提升質量療效,完善支持政策,加上緊接著出臺的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政策,這一內一外的變化,讓人們對降低藥品費用,用上更有效的新藥,有了更多期待。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予輝,在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工作了20多年,20年來,她覺得最難面對的,就是負擔不起靶向藥物的病人。張予輝的一位病人,只有30來歲,是位癌症晚期患者,因為用不起昂貴的靶向藥物,家屬只能選擇了化療。

張予輝説,靶向藥要優於化療藥,它的安全性要比化療藥好,毒性小一些。因為這個病人病情偏重,所以她希望給病人用一些毒性小的藥物。明明知道有藥可救,卻又無能為力,作為大夫,張予輝感到很無奈、很可惜,也很難受。

有藥用不上,不僅患者痛苦,醫生難受,國家也很著急。2016年,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啟動,兩年時間,通過兩次國家談判,已有近20種抗癌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日前,國務院又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從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物實施零關稅。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老百姓能用得上、用得起好藥。但是,很多大病、特病都是慢病,儘管有政策補貼、有慈善贈藥,患者還是要承擔部分費用,而且要長期用藥,累積下來負擔依然很重。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先來看一個例子。吉非替尼是治療肺癌的特效藥物,由美國一家公司率先研發成功,2005年在中國上市。由於此前國內沒有替代藥物,吉非替尼在國內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每盒高達5000元。2017年2月,國內一家制藥企業研發的吉非替尼及片劑上市,每盒價格不到2000元,不僅打破了國外藥企的市場壟斷,也使進口吉非替尼片的價格,下降了一半。

山東省腫瘤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劉傑告訴記者:“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採用國産吉非替尼進行治療,國家大約承擔兩萬塊錢左右,患者大約承擔兩萬塊錢左右,就能得到終生用藥,這樣對於絕大部分患者都能夠承擔得起,很多患者能夠得到最好的治療,也得到最好的生存。”

可見,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有在質量和療效上和原專利藥一致的替代藥品,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鼓勵倣創結合,也就是在研發創新藥的同時,大力發展仿製藥。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介紹,仿製藥指的是,專利藥在它的化合物專利過期之後,不擁有專利的廠家生産的、可以對原專利藥進行替代的一種藥品,它的研發成本低,可以很好地滿足患者,在經濟上可以負擔得起。世界各國都發展仿製藥,對於一些醫藥工業比較落後的國家,發展好仿製藥,是醫藥工業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

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從促進研發、提升質量到支持政策,提出了15條具體意見。我國是仿製藥生産大國,近5000家制藥企業,99%都是仿製藥企業,近17萬個藥品批文,95%以上都是仿製藥。令人尷尬的是,雖然有些專利藥,我們已經有了可替代的仿製藥,但是醫生出於安全性考慮,臨床中,還是更願意使用上市時間長、療效確切的專利藥,患者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多數也會選擇專利藥。

為什麼醫生和老百姓對國産的仿製藥信心不足呢?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史錄文2014年受相關部門委託,做過一些課題。調研顯示,我國仿製藥企業長期過度競爭,低水平重復生産,導致藥品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公眾信心。

因此,這次《意見》提出,要建立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制定並定期公佈鼓勵仿製的藥品目錄,以需求為導向,加強仿製藥技術攻關,將一些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列入國家相關科技計劃;加強仿製藥技術攻關,引導企業研發、註冊和生産緊缺的高質量仿製藥。

傅鴻鵬表示:“主要是鼓勵五類藥品,一個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但是供應緊缺的品種,另外一個就是兒童用藥,還有就是傳染病用藥,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用藥,最後一種是專利即將到期一年之內,仍然沒有企業提出仿製申請的這種藥品,重點要引導這類藥品的研發。”

要讓老百姓對仿製藥有信心,關鍵要提升仿製藥的質量和療效。我國醫藥工業發展歷史比較短,對藥品的監管審批有個循序漸近的過程。國外的仿製藥都是按照和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標準來審批的,而我國2015年才開始推行這項工作。這次在《意見》中又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

怎麼理解這個一致性呢?國産吉非替尼是國家在2017年12月公佈的第一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産品,它和原研藥相比,有三個一致。

某制藥企業集團藥物製劑所所長助理鄭曉清介紹:“第一個一致性是處方工藝和原品是完全一致的,這樣就保障了臨床療效的一致性;第二個一致是産品質量檢測結果的一致性;第三個是臨床效果和原品的一致性。在我們的三次臨床實驗中也得到了充分證明。”

看來,要做出高質量的仿製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創新和仿製,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際上,高質量仿製藥絕對不是簡單的複製,它要對原研藥品進行徹底研究,同樣需要研發和創新。國産吉非替尼的研發,前後歷時6年,投入超過1個億。

某制藥企業集團副總裁鮑海忠説:“要做一個好的仿製藥,首先是研發,在研發階段,生産處方工藝的確立、質量標準的設定,已經決定了藥品先天的質量;其次是生産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如何打造與國際發達國家相一致的質量保證體系,對藥品生産質量的一致性也十分關鍵,所以説只有從研發、生産、運輸儲存各個環節來進行質量把控,進行藥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才能確保最終使用過程中的藥品質量。”

因此,在這次《意見》中,從藥用輔料到包裝材料、工藝水平,再到藥品的審評審批、質量監管,對仿製藥全産業鏈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

高質量的仿製藥做出來,患者要真正用上,中間還有諸多環節。雖然我們一些仿製藥在質量和療效上,和原研藥品一致,但是在市場上的推廣卻並不理想。有統計數據顯示,原研藥吉非替尼已經進入我國1200多家醫院,而國産吉非替尼僅僅進入我國200多家醫院。

某制藥企業集團副總裁徐元玲説:“即使是進院以後,使用方面也有一些限制,比方説有一些省市明確規定,在國家36個談判品種中,原研藥不佔藥佔比,而仿製藥佔有藥佔比,如果是佔藥佔比的話,就限制了醫院的處方。”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表示:“要想真正讓這個産品能夠發揮它的作用,後面的政策需要配套,從招標、採購和整個醫保報銷,進入醫院,都需要去構建相應的配套機制。”

因此,在這次《意見》當中,明確提出,要及時將仿製藥納入採購目錄,不得對廠家和品牌進行限制,促進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與原研藥平等競爭;將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納入與原研藥可相互替代藥品目錄,在説明書、標簽中予以標注,引導激勵醫生使用,強化藥師在藥品調配中的作用;同時要加快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製藥和原研藥按相同標準支付。

北京朝陽醫院總藥劑師劉麗宏説:“把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放在採購目錄裏面去,這樣就讓醫生能夠更好地去了解哪些藥已經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另外一點就是讓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優先,它有制度是優先選擇仿製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醫保支付,按照(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去支付,這樣一個制度的支撐,也對於推動我們仿製藥的使用,實際上也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表示:“2017年的13號文,也專門講到藥師的作用,就是(處方)開通用名,只要是這兩個完全一樣,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話,我們應該設定一個政策,有藥師質檢,可以在同一個通用名下,選擇仿製藥,價格相對便宜的,這樣的話提高了醫院使用的比例。”

在北京朝陽醫院,記者看到,他們開設的精準用藥門診,一個上午患者不斷,這是全國首家藥師坐診的用藥門診。在這家醫院,醫生開的處方,要先通過藥師審核,才能到患者手中,藥師的作用,在醫療行為中愈發凸顯。不僅要讓老百姓用上價格實惠的優質藥,還要合理用藥、精準用藥,這是未來的方向。

老百姓能不能用得上、用得起高質量的仿製藥,既關係到能不能減輕患者負擔、增加用藥選擇,關係到國民健康水平,也關係到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而要提高仿製藥水平,必須得全鏈條入手,既要從研發生産上提高藥品質量療效,也要從制度上為仿製藥的市場推廣、供應保障鋪路。這次的新政從促進國産仿製藥、擴大進口藥兩端同時發力,可以説,下的是一盤倒逼藥企改革創新,增強競爭力的大棋。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5月08日 20:10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近些年,靶向藥、生物製劑等創新型抗癌藥物不斷涌現,治療腫瘤在傳統化療之外有了更精準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這些創新藥往往都是進口的專利藥,價格昂貴,一般患者用不上、也用不起,這是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痛點。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仿製藥研發,這讓人們對降低藥品費用、用上好藥,有了更多期待。(《焦點訪談》 20180508 仿製藥生産駛入超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