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180203 全科醫生調查(二) 短缺的健康衛士

來源:央視網2018年02月03日 20:09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上一期關於全科醫生的節目,讓我們了解到全科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近就醫等等。但是從全國來看,全科醫生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按照國際上每萬名居民擁有5到6名全科醫生的標準計算,我國至少需要70萬名全科醫生,然而現在全國只有20.9萬名註冊全科醫生,缺口很大。在邊遠地區,這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是中國最偏遠的城市之一,人口200多萬,冬季長達7個月,每年國慶節過後患感冒、發燒、呼吸道疾病的人數就會劇增。這裡是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當地最大的三甲醫院,也是最繁忙的醫院。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郭振山告訴記者,醫院每天平均掛號人數在3000人左右, 2016年全年門診總量是81萬,2017年總量達到了89萬,比上一年增長了10%左右。

兒科是患者較多的科室,不少人都是一大早就過來排隊,有的人甚至是從外地趕過來。其實,很多患者得的都是常見疾病,完全可以在社區就近治療,但因為就醫習慣以及對全科醫生的不了解、不信任,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

門診每天共有2名醫生和2名返聘專家接診,平均每人每天要給70多名孩子看病。雖然這裡的兒科共有16名醫生,在呼倫貝爾市最充足的,但巨大的負荷仍令每名醫生都不堪重負。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陳桂梅説,這裡的醫生沒有正點下班的時候,門診醫生和返聘的老專家早晨7點就要到醫院開始診治,直到1點左右才能下班,有時甚至連午飯都吃不上。急診的醫生在12點之前要看40個或者60個病人,基本是5分鐘一個病人,所以醫生的負荷很重。

嚴格來講,呼倫貝爾醫療資源並不是匱乏,而是分配不均。大醫院産生的虹吸效應不僅吸引走了大批患者,還吸引走了大量醫護人員,加劇基層全科醫生的不足,而這種局面在短時間內恐怕還難以改變。以市政府所在地海拉爾區為例,全區全科醫生63名,缺口10人左右。他們招人的主要方式是從大醫院轉崗和從外部招錄。

勝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面臨全科醫生不足的狀況。這個中心要服務4.5萬多名居民。到2020年,按照國家每萬名居民配2至3名全科醫生的標準,這裡至少需要9名全科醫生。

呼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需要至少12名全科醫生,但實際上只有8名。雖然中心硬體條件不錯,但就是很難招到人,也很難留住人。工資低、職稱晉陞難、業務水平提高慢成為基層全科醫生發展的瓶頸。

為了解決人手不足、醫生水平不高的問題,他們和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醫聯體,每週三次從大醫院派醫生到社區進行協助。

城區尚且如此,鄉鎮就更加嚴峻了。新巴爾虎左旗距離海拉爾一百多公里,冬天經常是零下二三十度,刮白毛風,寒風刺骨。新寶力格蘇木中心衛生院建於2005年,目前有19名醫護人員,其中全科醫生只有2人。

2名全科醫生,服務近3000人。雖然按照國家標準遠遠達標了,但因為牧民們居住得非常分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4個人。

雖然醫生缺口很大,但治病救人一刻不能停。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們想出了個好主意——小藥箱,裏面配備了基本藥物,從2011年起向牧民發放。

冬天到牧區巡診是件不容易的事,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每次都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巡診正好趕上三九天,零下二十多度,加上大風,體感溫度至少零下三十度。車在雪地裏艱難地行駛了近一個小時,眼瞅著就要到了,卻陷到了雪坑裏了。

這是一對在草原深處放牧的一對牧民伕婦,高血壓患者。

做完體檢,給小藥箱補充上藥品。巡診團隊又要前往另外一戶牧民家中。但是車又好幾次陷進了雪地裏。

冬天的草原天黑得很早,下午四點多,已經是黃昏了。

這樣的巡診每個月至少一次,一次兩三天。天氣好的話一天能看十幾家,不好的話就只能看三、四家。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以及老年人是他們重點關注的人群。和城裏全科醫生不同的是,他們除了面對人員不足、工資低以外,還經常面對氣候惡劣、路途遙遠、治療手段有限等困難。

鴻圖嘎查是新巴爾虎左旗附近的一個村子。這裡只有一個衛生室,它的前身是衛生院,後來撤銷後改成了衛生室。陶特格醫生是上級鄉鎮醫院派下來的駐村蒙醫,副高職稱,也是這裡唯一的工作人員,負責全村407人的健康。雖然只有一個人,但是看病、治病、配藥、巡診、公共衛生等工作卻一樣都不能少。一個人就是一個衛生室,一個衛生室就是一個人。

全村有48人患有高血壓,大多都是老人,他們是陶醫生重點關注的居民。

陶醫生除了要操心村民的健康問題,還有一件事令他放不下心。今年他已經58歲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可誰來接他的班還不知道。

呼倫貝爾地區全科醫生的狀況並不是特殊的,硬體條件不錯,但就是缺人,在內地許多地區也都是如此。要想構建分級診療制度,讓優秀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節目中我們看到,在一些社區尤其是邊遠村鎮,全科醫生人手少,工作壓力又大,十分不容易,但他們又是群眾最需要的健康守門人。所以壯大全科醫生隊伍迫在眉睫。按照國家規劃,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要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按此計算,我國今後每年大概要培養4萬名全科醫生,任務很重。怎麼辦?在以後的節目中,我們將繼續關注。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8年02月03日 20:0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上一期關於全科醫生的節目中,我們了解到全科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近就醫等等。但是從全國來看,全科醫生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按照國際上每萬名居民擁有5到6名全科醫生的標準計算,我國至少需要70萬名全科醫生,然而現在全國只有20.9萬名註冊全科醫生,缺口很大。在邊遠地區,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焦點訪談》 20180203 全科醫生調查(二) 短缺的健康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