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古地祭屈原》播出時間:5月27日
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死後,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吟唱詩詞祭祀屈原
劉石林是湖北秭歸騷壇詩社的&&人,每年端午期間,他都會組織當地的文化學者,吟誦屈原的作品,探尋其中的深意。除了吟唱之外,騷壇詩社還自己創作詩歌,其詩歌內容以憑吊屈原、謳歌時代為主題,社員以愛好詩歌的農民為主,素有“中國第一農民詩社”之美譽。
包粽子招魂屈原
在屈原的故鄉,一條蜿蜒的小河承載著千百來當地人對屈原的情感。這條河叫做屈平河,聯通三峽長江。據傳,自總兩千年前聽聞屈原去世的消息開始,屈平河畔的人們就開始用投粽子入水的方式,幾年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村被群山圍抱,與世隔絕。這個村莊在群山環繞中遺世獨立,古老的民俗也得以傳承千年。在紀念屈原的端午時節,和其他地方一樣,村民們也要包粽子,然而,在他們心中,粽子並不是一直簡單的食物,屈原村的粽子,包的是潔白的大米,象徵著屈原的清正廉潔,中間還有一顆紅棗,代表著屈原的愛國之心。有棱有角的三角型粽子,象徵著屈原剛正不阿的品格。白米、紅棗、棱角。一個小小的粽子,它的所有細節,都寄託了這裡的人們對屈原的敬仰之情。 村民將煮好的粽子帶到江邊,江邊風大路險,然而,每一年的端午節,這裡的人們都在重復地走著同一條路,做著同一件事——來到江邊,呼喚屈原的靈魂。
賽龍舟
在眾多紀念屈原的活動中,賽龍舟是最重要的一項,每到端午,當地人都會劃著龍舟來到屈子祠前祭拜。賽龍舟,是汨羅人過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因此,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屈原。 許桂生,出生於龍舟製造世家。這次我們跟著許師傅,一起看精彩熱鬧的龍舟賽,體驗當地的端午文化。
屈原守廟人
屈原村與世隔絕,山外的人也許並不知道,在這個偏遠的村莊中,有一座特殊的廟宇——屈原廟。 這座青瓦白墻的屈原廟矗立在山頂,庇祐著身下所有敬愛屈原的人們。每到端午時節,村中的人們總要來祭拜屈原。 徐正端老人今年八十五歲,他成為屈原廟的義務守廟人已經二十六年了。這座屈原廟擁有悠久的歷史,然而,在徐老來剛來的時候,這裡僅僅是一座空廟,外表看來古樸雅致,廟內卻空有一座屈原像,一方老祭臺。徐老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屈原燒香、打掃一下屈原廟。作為義務守廟人,徐老自己掏錢刻了數十方石碑,上面刻有二十五篇屈原名作,讓來訪的人可以更加了解屈原。徐老的付出,讓屈原廟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內涵。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出於對屈原的敬仰,徐老也會自己研讀詩詞,自己作詩、寫詩。 二十六年來,徐老堅持著自己的理想,獨守屈原廟。屈原已逝去千年,而在千年之後,屈原故鄉的人以二十六年的守望為證,用所有的誠意來敬仰這位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