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中國民歌大會》以黃河、邊疆、長江、沿海等地域坐標為主線,齊聚34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家學者、傳承人、傳唱者們,為觀眾展開一幅融地域特色和競技展演于一體的中國民歌版圖。節目設計了“河水天上來”、“長歌萬里行”、“共飲一江水”、“大海故鄉情”四個主題共八期節目。
節目錄製期間,綜藝頻道當家主持人全部親自帶隊跋山涉水,深入到全國各地少數民族聚集地尋找原生態的民歌和歌者進行採訪交流,帶領觀眾體驗各地的民歌景觀,同時體現不同地域的山水畫卷。節目中,觀眾不僅能夠聽到很多膾炙人口的民歌,還能更深入和透徹地了解這些民歌的根源以及包含的背景故事,從而以小觀大,發掘出其所在民族和地區的精神與文化傳統。如此“接地氣”的采風經歷讓各位主持人無比難忘。以下為“領隊主持人”采風筆記——
朱迅:找到血液裏塵封已久的聲音
這次采風,我去到了我的老家江蘇,這趟經歷讓我對民歌有了新的認識。相比起西藏、內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區那種熱情奔放、激情澎湃的曲風,江南民歌雖然相對婉約,但卻彰顯出了一種不一樣的蓬勃之氣。
在江蘇揚州的“民樂之鄉”邵伯鎮,我找到了當地經典的勞動民歌《拔根蘆柴花》以及它的傳承人王瑞如。雖然是第一次聽,但卻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許這就是塵封在我血液裏的聲音吧!《拔根蘆柴花》是一首被廣為傳唱的秧田歌曲,是在農民們插秧勞作時唱的,曲中透著濃濃的山野氣息。為了更深切地感受這首民歌的意境,我也擼起褲管下水插秧啦!別小看插秧,真真地得算是技術活,不能站著,也不能蹲著,只能弓著腰撅著屁股,慢慢往後退著插,不僅如此,我還親手觸摸到了屬於人類的財富——有機肥,真真正正感受了一把勞動人民的辛苦!
張蕾:心底多了一份遙遠的牽掛
這次采風,除了回到老家山西尋覓《桃花紅杏花白》,我還去了另外一個以前不太熟悉的地方——廣西那坡縣的黑衣壯族地區,在那裏,我不僅找到了經典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它的前身《石榴青》,還收穫了一份溫暖的記憶。
説起這趟旅途,用“風雨兼程”來形容絲毫不為過。由於目的地比較偏遠,節目組只能在南寧下飛機,然後連夜驅車前往那坡縣。山路崎嶇,加上路途漫長,我們每個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盯著夜路。到達那坡縣後,我們又走山路去到黑衣壯族聚居的地方。山裏的天氣晴雨不定,大雨來得急,説下就下。然而全隊就只有兩位女同事帶了兩把太陽傘,還全都貢獻出來給攝像機遮雨了。於是,我們大家就都被大雨給澆了個暢快淋漓!
在目的地等著接待我們的壯族老鄉們見此情景,趕緊現生火盆,給工作組人員取暖。火盆很小,顯然無法滿足我們這麼多人的需求,而且我還穿了牛仔褲,因為料子很厚,不易烤幹,就一直濕嗒嗒的黏在身上,凍得我瑟瑟發抖。在火盆旁邊圍坐著的老鄉當中,有一位阿姨不怎麼説話,看上去憨憨的,見我一直在打寒顫,就無聲無息地回到屋裏,拿出一打洗的特別乾淨的黑衣壯族的衣服交給我,讓我換上。在接到衣服的瞬間,我那被寒雨侵蝕過的肌膚似乎霎時有了溫度,一股暖流襲上心間。我換上了阿姨的愛心衣服後,感受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幹爽!這次錄節目,阿姨還特意託人把那套衣服帶給了我,正是這件事,讓我覺得世界上又多了一個能讓我牽掛的人。
管彤:不就是爬山嗎?小菜一碟!
《康定情歌》應該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了吧!這次去到它的發源地,我從心底覺得自己與這片海拔4000多米的土地神交已久。看著高坡上的“康定情歌”四個大字,再抬頭仰望藍天白雲,著實令人心曠神怡。這麼美的地方,沒有一點難忘的記憶豈不可惜?
在出發采風前,節目組知道我平時不善運動,體能不強,甚至沒有敢告訴我這次還要爬山!當他們把我成功地騙到了山腳下的時候,望著眼前的一切,我真是有苦説不出!團隊的小夥伴們也替我捏了一把汗。本來以為這次出來就相當於是一次文化旅遊了,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眼前的山,即使發憷,也還是要完成這次的任務啊!
關於這趟爬山,我特別要説的是:我覺得自己這次的表現真的特別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爬山過程中,我不僅堅持做表率,一直在最前面帶隊,鼓勵大家勇往直前,而且原本3個小時的爬山路程,僅用兩個小時就完成了。這突如其來的成就感讓我激動了好久……
馬躍:冷熱兩極夠刺激
這次采風,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兩個地方是西藏和三亞。
這已經是我第六次進藏了,之前從未經歷過高原反應,而這次卻特別強烈,這也算是留下了一次不一樣的進藏記憶吧!在找尋民歌的過程中,我們從拉薩上火車後,還在車廂裏遇到了一群當地的高中生,大家一起歡快地唱起了歌,氣氛十分熱烈。
説到三亞,我和我的團隊去到了萬泉河邊,經過1個多小時的跋涉找到了民歌起源的村子和一位已經95歲高齡的老奶奶。這位老奶奶曾和紅軍一起生活、戰鬥過,和紅軍一起唱歌、一起改編歌曲。老奶奶還為大家清唱了一曲“啰呢調”,“啰呢調”聽上去有些耳生,但卻有著不小的來頭!經過老奶奶的詳細介紹,我們才知道,原來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萬泉河水清又清》,是先從“啰呢調”改編為《五指山歌》,然後又經過一定程度的改編,才演變為《萬泉河水清又清》現在的模樣的呢!
小尼:我説我在內蒙古划船你信嗎?
小尼這次也去了不少地方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數內蒙古的烏拉特中旗,那裏是內蒙古民歌《鴻雁》的誕生地,而它的前身是一首叫做《鴻嘎魯》的歌。關於《鴻嘎魯》有兩個傳説,一是説它是一首烏拉特敬酒歌曲,一般是在出征前夜,小夥子唱給父母、情人的歌曲;二是指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主人公鴻嘎魯和她心愛的小夥子前後犧牲在保衛家國的戰場上。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去內蒙古耍耍啦!這次這麼好的機會,不光能聽歌,還能交朋友,還能旅遊,可不能放過!於是在采風過程中,我就妥妥地欣賞了一番烏拉特的美景。如果我説我在內蒙古大草原划船了,你會相信嗎?——你看我説的這麼真誠,當然是真的咯!我在烏拉特美麗的牧羊海上乘著小船,感受湖中蘆葦的盪漾,感受微風劃過臉龐,感受都市沒有的靜謐,愜意極了。真的向廣大朋友們推薦烏拉特這個美麗又神奇的地方,一起來感受這片凈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