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祥
2016年6月25日晚8時,在海南省的最東端——文昌市,“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萬眾矚目下奔向太空。對於“長征七號”來説,有太多的創新和紀錄需要被銘記;對於“長征七號”幕後的航天人來説,有太多的故事不能遺忘。7月23日晚,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唯眾傳媒聯合製作的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將邀請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範瑞祥,他將在現場跟大家分享“長七”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航天故事。
十年磨一“箭” 一切只為600秒的完美飛行
作為“長征七號”的總設計師,范瑞祥對“長征七號”火箭的每一個數據都如數家珍。當主持人問道:您還記得“長征七號”開始研發的那一天嗎?范瑞祥絲毫沒有猶豫地回答道:“2008年11月21日。”范瑞祥説,他從事過十幾發不同型號的火箭研製工作,每一發火箭的發射日期他都記得,那是終生都不會忘記的。
在開講現場,范瑞祥首次為大家講述了“長七”研製團隊背後所經受的壓力與挑戰,以及“十年磨一箭”的艱辛歷程。他説有句話最能形容航天人做的事,那就是“臺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火箭飛行到入軌就只有短短600秒的時間,但為了這600秒的成功,底下卻是數以千計的航天人十年的付出。當火箭順利升空的那一刻,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動的淚水,回想過去的十年,一切都是值得的。
“長征七號”的總設計師居然不會“發紅包”
“長征七號”作為新一代運載火箭,它的首飛不僅是對新一代航天人的挑戰,也預示著中國運載火箭即將實現更新換代。説起“長七”的新,還有另一層涵義,那就是新一代火箭出自中國新一代航天人之手。范瑞祥也向我們揭秘了“長征七號”的研製團隊裏有百分之八十都是80後,而且他們都在研製團隊一線工作,是“長征七號”研製工作的主力軍。范瑞祥説,這一批年輕的航天人有幸參與了長征七號研製的全流程,他們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最堅實的基礎和最寶貴的財富,他們才是中國航天的未來。
節目現場,范瑞祥向觀眾展示了他對數字超強的記憶力,他説這是因為工作需要,只要是他想記住的,一定會努力牢記。但范瑞祥也坦言自己在藝術和文學上都不太擅長,他幽默地爆料自己記不住人名、在微信上只會收紅包不會發紅包,“長七”首飛成功的那天晚上,很多同事都在微信上發紅包了,作為總設計師的他卻沒有發,就是因為不會。小撒調侃道:“看來還是求知慾望不夠強烈啊。”當主持人問范總會不會想念那個永遠消失在太空的鋼鐵大傢伙時,范瑞祥點了點頭,他説:“陪伴了我們這麼多年的一個夥伴,我們真誠地對待它,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7月23日(週六)晚十點半檔
CCTV-1《開講啦》范瑞祥——探索“航天夢”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