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我與《遠方的家》欄目的故事

CCTV節目官網-CCTV-4 遠方的家 《遠方的家》節目組2015年12月09日 17:59 A-A+

 

2014年10月24日文章:看《江河萬里行》"風從亞東來"有感

我曾在西藏阿裏地區搞地質考察,親身會到西藏,特別是邊防哨所生活的艱苦。海拔4600米的哨所,不通公路,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生活艱難可想而知!有的老兵堅守6、7年談何容易!他們的獻身精神令人感動,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謝謝央視把最可愛的人的時代風采展現給我們。同時也為央視工作人員近業和吃苦精神所感動,登上哨所,可是要經歷一步三喘的考驗的,向報道最可愛的人的人致敬!

2014年11月21日文章:對"天涯共此時"等欄目的一點思考

3,既然有講兩岸同胞親情的,有講兩岸時事政治的欄目,我想是否需要象"走遍中國"、"遠方的家"那樣的欄目,全方位的介紹台灣,養身之道等內容也就自然地融合進去了。我也想"走遍中國"、"遠方的家"這兩個欄目,也應該包括台灣、香港和奧門,都同屬於中國大家庭。改版後的"華人世界",既有華人資訊,又有華人故事,有點有面,有現實,又有歷史,"天涯共此時"可否借鑒一些。

(非常好的意見和建議,謝謝您胡先生。感謝。)

2014年12月2日文章: 江河萬里行155集觀感

玉樹, 這座城鎮,是因為泥石流才知曉的。那座老城的隨機隨意佈局,就暗藏著危險。

看了這期節目泥石流後的新玉樹舊貌變新顏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少思考。

我聽説有一個新專業,景觀設計,從美的角度來構思未來,再加之現代的遙測技術,經濟地理、生態環境等新理念。我想一個暫新的玉樹可能就是這些新思維的産物。

從節目看到的瑪尼石刻、巴塘河的皮艇漂流和安衝藏刀,這就是玉樹資源優勢,其發展的潛力無限,前景無量,可以預計玉樹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然災害可以摧毀一座老城,人類也可以用智慧和力量建設新城市!這期節目使人們看到了新玉樹,啟發了現代人的思維,謝謝"江河萬里行"!如果能從城市建設、發展的新理念的高度和角度來介紹新玉樹,可能會有情景相融,錦上添花的效果,使觀眾能從中悟出不少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的理性道理。

(謝謝啦,胡先生)

2015年10月27日文章: "當選"之後……---十點想法摘錄

第五,我很喜歡"遠方的家"。她是集各門學科,各個領域知識的聚寶盆,是涉及天文、地球,生物,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百科全書。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裁剪成不同的版本。為此我建議:1,開闢一個節目,反映地質隊員深山探寶,與山結緣的故事。2,編輯類似"十萬個為什麼"那樣的,介紹、解答某一科學課題的節目。建議開闢地學類的十萬個為什麼"的節目,講地球的發展變化,講地層,講構造,講地質災害,如地震等,講化石,講礦物及其晶體,講珠寶等等。也可以講人的起源。這些內容在"遠方的家"欄目中,大都曾播放過,只是不系統,不突出而已。

2015年11月9日文章:更喚起了我登司馬臺長城的慾望-----觀"長城奇險司馬臺"有感

距今1億年多年前,地球上目前觀測到的最後一次造山運動是燕山運動。那時,岩石急劇變形而大規模隆起形成山脈,影響地殼局部變化,形成東西走向的狹長地帶,由於山地南翼出露堅硬的石英岩,形成東西向延伸高脊。這種岩性,造成溝谷狹窄,地表破碎,雨裂衝溝眾多。這種險要地形是抵禦北邊外敵的天壤屏障。司馬臺長城就沿著這些高脊修築,綿延19公里。由於岩石堅硬,地形複雜,多處是陡峭峽谷和狹窄的山脊,可想而知當年工程的浩繁和艱難。今天看到的司馬臺長城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長城原貌的古長城。長城隨著刀鋒般的山脊奔馳,高低起伏,寬窄起落,城臺、敵樓、障墻、射孔、暗道變化莫測。這些建築幾乎都是用大方石塊砌成,墩實、堅固,工藝非凡,無愧為中國長城之最。

放眼望去,那蜿蜒的長城在褶皺的燕山群中顯得那樣的雄偉、挺拔,那樣的與山脈和諧纏綿!我情不自禁地驚嘆我們的祖先在四五百年前就有這樣的聰明才智!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我們無不為之驕傲和自豪!

一個月前,我已來到司馬臺長城腳下的古北口水鎮,但因故為能登上長城。雖然有些遺憾,但我還是遠眺了司馬臺長城的雄姿。夜夢降臨,由燈光裝飾的長城,蜿蜒起伏,真的如火龍一般,活靈活現,昂首蒼穹!我看著這一雄秀奇特無比的景觀,想到了這裡大自然恩賜的天險----燕山山脈;想到了我們的先祖---戚繼光等古代將士們的智慧和創新!

今天看到了《長城內外》的"長城奇險司馬臺"的節目,雖然多少彌補了上次的遺憾。但還是美中不足,更喚起了我登司馬臺長城的慾望。我現在在美國,不知在何時,也不知在何年,我想大約還是在北京的金秋十月,我會走在司馬臺長城上,高聲地吶喊:"愛美麗中國,看遠方的家"!

收視TOP榜
860010-11161719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