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

李凱博
相關信息

姓名 李凱博
性別
所屬地區 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小學
簡介

小凱博在3歲時失去了疼愛他的父親,體弱多病的奶奶身體更虛弱了,媽媽也變得憂心忡忡。媽媽去上班,他和姐姐一起照顧生病的奶奶,幫着奶奶做飯,給奶奶捶腿。媽媽下班回家,他替媽媽熱飯,學着洗衣服,幫忙幹家務。學習上,李凱博也不敢放鬆,因為他知道,每次當他把進步的成績單拿給媽媽看,媽媽臉上總是綻放出許久未有的笑容。有

孝心故事

        臥冰求鯉、蘆衣順母,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關於孝心的美談往往讓人動容。“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古人對崇孝風尚的讚頌和重視也警醒後世繼承和發揚。孝道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是中國人道德品質的衡量標準之一。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應該成為標記在孩子身上最美的標籤。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為少年兒童樹立榜樣,讓崇孝風尚蔚然成風。
       10歲的李凱博在不知情的人看來或許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父母疼愛,家庭和睦,從小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然而一場意外的火災事故,讓小凱博在3歲時失去了疼愛他的父親,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些美好都離他而去,也讓他小小的肩膀上承擔了太多不屬於他的重擔。2011年12月,對於李凱博一家人來説是最難熬的一個冬天,3歲的他太小還不懂媽媽對姐姐説的那句“爸爸走了”是什麼意思,只是跟着全家人一起哭。體弱多病的奶奶身體更虛弱了,媽媽也變得憂心忡忡,他和10歲的姐姐在不諳世事的年紀,並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了,李凱博也在慢慢長大中發現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上學或者放學的時候,看到別的同學都有爸爸接送,他也會問媽媽:“我的爸爸呢?”每當這個時候,媽媽總是默不作聲,撇過臉去不看他也不回答。男孩的性格都有些好動,沒有爸爸的嚴厲管教,李凱博小孩子秉性,不聽媽媽的話,調皮頑劣。升入小學後,李凱博學習成績一開始並沒有很好。一次期末考試後,他看著分數不高的試卷不開心,兩三個同學走過,看到他的分數笑了起來,“你考得這麼少啊,你爸爸媽媽沒有給你輔導啊?”“你忘了,他沒有爸爸啊。”同學的一句話讓李凱博大哭起來,他回家給媽媽説了這件事,媽媽嚴肅地對他説:“你沒有爸爸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好好學習,咱要靠自己的努力讓別人看得起。”他看著媽媽眼裏的淚花,重重的點了點頭。
       從那以後,李凱博漸漸懂事起來,媽媽去上班,他和姐姐一起照顧生病的奶奶,幫着奶奶做飯,給奶奶捶腿。媽媽下班回家,他替媽媽熱飯,學着洗衣服,幫忙幹家務。看著辛苦付出的媽媽,行動不便的奶奶,他總是默默地想,自己是男子漢,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替爸爸照顧好奶奶、媽媽和姐姐,照顧好這個家。學習上,李凱博也不敢放鬆,因為他知道,每次當他把進步的成績單拿給媽媽看,媽媽臉上總是綻放出許久未有的笑容。
       成績進步、品學兼優,讓李凱博得到了老師的讚揚,還讓他當了班幹部。有次老師佈置了一項活動任務,給鎮上組織的紅絲帶行動做義工,李凱博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他心裏知道,父親的去世讓家裏條件一直很不好,媽媽緊衣縮食,奶奶還需要每日吃藥,幸虧有鄰居、老師、學校還有社會上的好心人對他無私的照顧,才能讓他能夠順利上學讀書。他也要知恩圖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他人,回報社會。那次活動後,他和媽媽一起成為了廣饒水滴公益成員,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打掃衞生,給福利院的小朋友表演節目,義工活動給他人帶去了歡樂,也留下了他和媽媽燦爛的笑臉。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小凱博經歷了家庭的不幸,仍勇敢面對、積極向上、孝順家人,是搏擊長空、展翅翱翔的雛鷹,是最美的孝心少年。“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我們未老,趁父母還在。孝順父母,感恩父母,讓父母多些開心和快樂,讓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美孝心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