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綴滿贊助商的隊服,還是胸前有CHINA字樣的隊服重要?這儼然成為價值導向的最重要檢測題,二者也似乎存在著天然的涇渭分明的兩道鴻溝。不過我們在李娜逆生長背後,感知最多的,還是兩條道路之間的衝突折中甚至融合。是的,我們在金牌體育,全民體育之外,還可以找到一個中國特色的突圍之路,我將其形容為——職業體育,舉國體制的改良版。
在李娜領取澳網女單獎盃之後,最高的褒獎來自劉國梁。
“她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這位正在備戰明年世乒賽的乒乓球隊總教練感慨,“她曾經在舉國體制下培養,後來又單飛了,在真正的職業體育環境裏成長。她是在兩種體制之間最成功的運動員。贏球或者輸球,他們都能豁達坦然面對。相對而言,我們(體制內運動員)做不到。”
劉帥素來以精明的指揮藝術和話語的分寸感聞名於世,但這次發言卻讓他莫名其妙地捲入一次罵戰。憤怒的網友反問:“李娜奪冠,和你們有毛關係?”
按照網友們的邏輯,劉國梁是來自舉國體制的精英,屬於“體制內”,職業運動員的佼佼者李娜則是“體制外”。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存在於你我之間,也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正因如此,對於那位女排出身的網管中心官員孫晉芳,網友們更是毫不客氣地貼上“李娜反對者”的標簽。人們記錄下了孫在多個場合對李娜的批評:2005年李娜批評國家隊體制,她罵;2008年初澳網失利,她罵;2012年奧運會失利,她也罵!大家也為她提煉了各种經典的言論——“李娜易崩潰,因為從小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李娜打球不是為了國家!”“李娜拿不了冠軍,腦子肯定進水了。”……
信息的不對稱,讓人們一次次加固了這種印象。孫晉芳説話的語境,以及要表達的真實意思,人們已經沒有興趣探究,或者説寧願相信“她本該如此”。其實,孫晉芳表達“教育缺失論”,是因為她正在辦一所體教結合的網球學校的事。在舉國體制“以金牌為綱”的背景下,她正考慮教育如何與競技尋求平衡。而這次的“腦子進水論”,更多是要表達對李娜艱辛起飛的敬意:“我看了她的冬訓。32歲的年紀了,一天起碼要高強度訓練整整六個半小時!現在她回報的時候到了。”
可以説,對於所有體育人,李娜在網球道路上的“逆生長”,都是一個教科書式的範本:32歲的年齡,她依舊那麼特立獨行,刺青早戀的她如同一枚帶刺的“槍炮玫瑰”。從“三叩九拜”到“嗆聲記者”,她總是讓某些中國記者不舒服。而從不感謝國家,不感謝CCTV到不用英文,讓一些遵從傳統的人看不慣。就連八竿子打不著的CBA官方網站,都對她提出異議,而該網站目前已經遭到瘋狂攻擊。她始終顛覆著人們對既有的女運動員、亞洲運動員的認知,包括文化傳統層面、心理層面和技戰術層面。966天后再次衝擊自己的第二個大滿貫,她坦言:“如果這次不行,我會衝擊六到八次大滿貫。”
強悍的個性,遵循並適應職業體系,是李娜得以“逆生長”的直接根源。但是,人們不能忽略:如果沒有孫晉芳造就的網球土壤,如今的李娜可能只是一個體制的破壞者(正如八十年代叛逃的胡娜),或游離于舉國體制之外的自由人士(正如自學成才的袁夢),甚至乾脆已經挂拍。
很多人並不了解,李娜和孫晉芳彼此英雄相惜。這不僅僅來源於兩人同樣直率的性格,還因為孫晉芳對李娜有知遇之恩(李娜2011年法網奪冠,感謝的就是孫晉芳)。李娜2002年便選擇退役,並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如果不是孫晉芳接掌網球中心之後親自邀請,李娜可能還是學生妹一枚。而正是孫晉芳在李娜、彭帥們炮轟體制的情況下,她嘗試允許組建團隊,脫離國家體制的“單飛模式”,以及“舉國體制改良版”獎金分配模式,才有了今天金花們的成功。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非常困難,當年在體制、機制、政策上都有困難。其中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説不完。”在今年體壇風雲人物為李娜代領最佳女運動員的現場,孫晉芳對我感嘆。當初的改良舉措,以及支持職業化而並沒帶來舉國體制的成功,讓孫晉芳遭到了來自總局方方面面的巨大壓力。有領導就公開表態,單飛模式並不成功。説到底,正是孫晉芳朋友式的戲謔和鞭策,才促進了李娜式的進步。而孫晉芳“重舉輕落”的批評方式,則在外界、球迷甚至上級之間,構成了一個有效的緩衝體。
事實證明,李娜今日的成功,給陷入舉國體制和全民健身悖論的中國體育,提供了另外一種突圍模式。仍然擔負起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可以大力發展職業體育。而受李娜奪冠的刺激,將有越來越多的“李娜”,走向職業化的道路。今年的澳網,孫晉芳就派出了一支20多人的團隊。不單李娜的女單,還有男單以及青少年,將有越來越多元的成功道路供後來者選擇,越來越多的職業選擇給他們借鑒。這表明,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兩者還是有很大的融合、優化的空間。
儘管“李娜第二”出現尚需要時間,中間也可能出現反復,但中國體育改革的航母啟航,中國體育的世界化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我們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不進則退。”孫晉芳説,“你可以去問問李娜和彭帥,他們會用自己的事實告訴你,職業就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