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娜來説,這屆澳網與之前參加的大滿貫最不同的一點是,這是一屆她真的要去奪取冠軍的大滿貫賽事,而且大家也都真的知道。
為什麼要加上“真的”二字呢?2011年法網,李娜雖然拿了冠軍,但正像她自己所説:“我只是想去爭取冠軍,並沒有過多考慮輸贏。”2011澳網李娜第一次進入大滿貫決賽,惜敗于克裏斯特爾斯,讓她知道自己距離大滿貫冠軍並不遠。但沒想到在這一年的第二個大滿貫賽事上,李娜就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換言之,這第一個大滿貫對李娜而言也來得有些突然。突然的不是怎麼一下子就舉起了蘇珊-朗格倫杯?而是在放下獎盃之後。李娜説:“因為在法網奪冠之後,我不知道拿了冠軍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生活,我沒有任何經驗,身邊的人也沒有誰能告訴我應該怎麼做。”
更重要的變化來自外界,在拿法網之前,全國人民對李娜並沒有如此具體的期待。但成為全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得主之後,李娜參賽的壓力驟然增加。由於對職業網球的特性和規律不夠了解,人們以看待林丹或張怡寧那樣的眼光來審視李娜,似乎她參加的每一個比賽尤其是大滿貫都理所應當地成為奪冠熱門。
筆者記得很清楚,在2011年法網之前的大滿貫賽事直播中,差不多要等到有中國金花進入半決賽以後,才會迎來收視高潮,比如2010年和2011年澳網,包括2011年法網也是這樣。但自那以後,李娜參加的每一個大滿貫的每一輪比賽,都會成為大家收看、關注和議論的焦點。與之相比,另兩朵金花鄭潔和彭帥所受的關注度要遜色不少,但無形之中李娜所承受的壓力也被幾何級放大:李娜贏球是新聞,李娜輸球更是新聞。國內網球媒體中,李娜幾乎成為唯一的“關鍵詞”。
在2011年法網之後,實際上李娜每次參加大滿貫賽事也都是奔著冠軍去的,但她不敢説也不能説。一旦説了卻沒有做到,又將授人口實。雖然李娜不説,但膨脹的公眾期望卻經常提前為李娜預設冠軍目標,進一步造成李娜説也不是、不説也不是的兩難困境。時間一長,形成了揮之不去又難以解開的“大滿貫心結”,愈發影響李娜在場上的發揮。這種彆扭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卡洛斯來了之後。
卡洛斯非常善於進行“目標教育”,他認為如果沒有非常具體的目標,球員的訓練也將失去方向和動力。卡洛斯對李娜施行的技戰術改造屬於短期目標,在每一個賽季中都會設定一些階段性的中期目標,而長期目標就是“再奪大滿貫”,各個目標間互相銜接。李娜敢於在深圳站喊出“再拿一個大滿貫”的口號,完全源於訓練水平逐步提高後的自信,也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一種確認。“在設定目標以後通過努力達到了,這種喜悅很難用簡單的言語來表達。”李娜在澳網奪冠時的感受,其實跟她完成了卡洛斯的每一堂訓練課差不多。
拿了第二個大滿貫,並不意味著李娜會失去目標,她還想要更多,球迷自然也會期待更多。但現在的李娜已經不再抗拒或躲避外界的期望,因為那同樣也是她內心的想法——對得起自己,就是對得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