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滿貫中,澳網跟中國的關係最親近。中國球員的大滿貫突破許多是在澳網實現的。今年,在澳網正選賽中亮相的中國球員多達8人,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紀錄。尤其是首個比賽日,五位中國選手接連登場,在單邊信號的串聯下,幾乎將“澳網”變成“中網”。但首輪過後,依舊只剩下李娜和鄭潔兩朵金花。有媒體感嘆:已經完成量變的中國網球,距離真正的質變還有一段距離。
如果“質變”是指出現一批在大滿貫賽事中有競爭力的選手,那麼李娜、鄭潔這批金花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如果“質變”是指躋身網球強國的話,那就不只是“一段距離”而是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現在正是處於應該逐步“量變”完成各種積累的階段。
這次首輪出局的6位中國球員中,除了彭帥,基本都是輸在經驗和信心上了。張帥雖然不算新人,去年美網後也在排名上取得了突破,但必須看到,她取得的勝利大多是來自級別較低的巡迴賽,大滿貫賽事特有的氛圍還是會帶來無形的壓力,過去的八次“一輪遊”也讓張帥背上了一定的思想包袱。段瑩瑩和唐好辰都是大滿貫首秀,有些“學費”是必須要交的,經驗這種東西除了自己去累積,也沒有別的捷徑可走。
雖然已經是第二次通過外卡賽踏上澳網賽場了,在技術和體能上可以看到吳迪的進步,但跟老練的對手比起來,吳迪經驗上的差距很明顯,依舊是“菜鳥”一隻。跟去年吳迪作為首位在大滿貫正賽出場的中國大陸男球員所引起的轟動效應相比, 張擇這次的亮相要低調得多。其實從某種程度看張擇的突破更具歷史意義:他是第一位通過資格賽殺入大滿貫正賽的中國大陸男球員。與僅限于亞太地區選手參加的“外卡賽”比起來,澳網資格賽的水平更高,闖關的難度更大,獲得的正賽席位也更有説服力,張擇在與沃達斯科的首輪比賽中也表現出更強烈的士氣和衝勁。同樣的差別也體現在段瑩瑩和唐好辰身上。
與大家希望看到能有更多的中國球員進入第二輪的要求不同,反正今年也沒有全運會了,我倒是希望中國球員別老盯著澳網,能有更多新人出現在法網、溫網和美網的賽場上以及直播畫面裏,比如哪位小小花以及吳迪和張擇什麼時候能完成一個正賽資格的“全滿貫”?這意味著他們的賽程安排更加合理,對不同場地的適應能力也更強了,肯定排名也更高了總之就是更“像”職業球員了。這也是一種“量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