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體育 > 新聞資訊

陳露李明珠憶94冬奧摘銅:花滑賽場年齡是雙刃劍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14日 09:29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中國體育報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1994年,挪威中南部風景宜人的小鎮上,18歲的陳露用6個三周跳贏得了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獎牌——

  背景:第17屆冬奧會中國選派了27名選手參加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現代冬季兩項等項目的比賽,獲得3枚獎牌。其中,陳露獲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銅牌。這是目前中國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在冬奧會的最好成績。

  受訪人:陳露(中國第一位花樣滑冰世界冠軍)

  記者:對利勒哈默爾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

  陳露:除了比賽,其餘的時間我都待在宿舍,連奧運村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是冬奧會受關注較高的項目,女單的決賽時間安排在整個會期的末尾,當我到利勒哈默爾的時候,花滑其他隊友已經比賽完畢回國了。沒有伴兒,我那幾天就跑去和短道速滑隊的隊員們在一起。韓國隊的一位教練看到我之後還很震驚,他以為我是短道隊的,“中國短道原來這麼厲害,竟然還有這麼年輕的隊員來參加冬奧會。”因為這個小誤會,我們成了朋友,之後每次見面他都會送我紀念章和禮物。有一年在北京比賽,他沒來,他還讓他的隊員帶來禮物交給短道隊的隊員再轉給我,是特別有心的一個人。

  記者:出征前,你有奪牌目標嗎?

  陳露:當時不太敢想奪牌的事兒。一直覺得獎牌離我們太遙遠了,覺得自己是在花滑圈子的邊緣,人家實力強的都不帶我們玩兒。當時女子單人滑競爭特別激烈,高手如雲,我當時雖然已經參加了一屆冬奧會,也在世錦賽拿過第三名,但對於獎牌並沒有絕對把握。

  記者:比賽中你發揮得不錯,6個成功的三周跳,難度很高,得銅牌會不會有一些可惜?

  陳露:當時我的技術動作難度是很有競爭力的,但是花樣滑冰不僅僅是競技體育,它有很大程度是藝術。花樣滑冰其實是在競技中表現藝術語言。選手間難度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比的是誰更有感染力。這一點是需要逐漸去感悟的。用執行者來形容那時的我比較合適,教練安排什麼動作我就去嚴格達到標準,情感表達上,我太年輕,不太擅長。

  記者:四年之後的長野冬奧會你的表現應該是詮釋了這一説法。

  陳露:對,長野冬奧會我的動作難度不高,但藝術表現力足,能感染他人。記得比賽結束後,當時的裁判長對我説,我的裁判生涯中,從沒因為選手的表演哭過,但這回我哭了。

  記者:好像年齡的大小對於女子單人滑選手有重要的影響。

  陳露:花樣滑冰在如何詮釋情感方面需要選手有成熟的思想,但是成長髮育對於選手的競技狀態有很大影響。俄羅斯女子單人滑選手的狀態是最明顯的例子:16歲之前,她們實力很強,但是一旦過了發育階段,大多數選手都被淘汰掉了。而國際滑聯又規定不滿16周歲的選手不能參加冬奧會和世錦賽。所以如何平穩過渡發育期是女選手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記者:你退役後,中國女子單人滑一直沒有突破是否有這方面的原因?

  陳露:這是很重要的原因。相對於雙人滑,女子單人滑對運動員自身能力要求很高,但女運動員狀態的不確定性更多。年齡太小,藝術表現力會弱一些,而一旦到了生長髮育期,就是很難邁過的一道坎兒。我也經歷過節食減肥要嚴格控制體重的痛苦,真的很難熬。當我餓得眼冒金星時,教練還會笑著逗我:“看看,瘦了很多,做動作是不是更容易了?”其實競技體育不是強身健體,而是超越身體極限。比得是誰能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下來,比得是誰的內心更強大。

  記者:在冬奧會上拿獎牌對你來説有哪些意義?

  陳露:最大的意義是這兩枚獎牌能激勵更多正在練習花樣滑冰或者是想練花樣滑冰的人,給了他們追夢的動力。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能拿花滑全國冠軍。對於能站到冬奧賽場這件事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最終我不但站到賽場了,還拿到了獎牌,對於學花樣滑冰的孩子來説,這是很大的鼓舞,他們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記者:花樣滑冰對你來説意味著什麼?

  陳露:花樣滑冰帶給我很多,我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是幸運的,因為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為了這個夢想而努力的人,她們最終卻沒能實現夢想,而我實現了,所以現在我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現在的生活。

  記者:現在你的工作還是沒離開花樣滑冰。

  陳露:想要離開不太可能了。畢竟這行是我最了解的,也是最有把握的。這麼多年的經驗也應該要教給有夢想的孩子。現在除了做花滑的推廣普及,我也會挑一些有天賦的孩子,希望她們能將我的夢想延續。

  記者:索契冬奧會的腳步近了,對於中國花滑有哪些期待?

  陳露:期待雙人滑能在索契站到領獎臺。單人滑小將能有上佳表現,希望他們能走得更高,走得更好。

  難度不比歐美選手低

  1994年,李明珠帶著年輕的陳露,在高手如雲的冬奧賽場上贏回的不僅是一枚獎牌,同時開啟了中國花滑正式參與國際競逐的大門。

  20年歲月流轉,再憶起利勒哈默爾的日子,李明珠説:“那是第二次出征冬奧會,而此前的世錦賽陳露也拿過第三名,我們是帶著獎牌任務去的,所以到了奧運村,我們的時間也都放到了訓練上。”為了拿到獎牌,完成任務,李明珠早早地為陳露編排好了一套難度很高的動作。“從實力上看,陳露不比歐美選手差,難度上可以拼一拼,不排除奪金可能。但花樣滑冰的賽場,誰都不能排除意外的發生,為了能確保這枚獎牌,我們只有保證自己的難度。”

  陳露的難度不比冠亞軍低,但最終收穫第三名,李明珠説這也與當時亞洲運動員還沒有被國際裁判認可有關。“打分項目的印象分很重要,當裁判們都已經習慣了歐美選手誇張外露的表演方式時,對於亞洲選手含蓄的肢體語言不太認可,裁判們也需要時間去適應。而且當時陳露年齡稍小,我們在編排過程中對於音樂風格詮釋方面稍微弱一些。所以最終得第三名也在情理之中。”

  跳躍的豆子

  長春姑娘陳露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中獲得了女子單人滑銅牌。4年之後,她蟬聯這個項目季軍。一些西方媒體和觀眾喜歡稱她為“露露”,更喜歡稱她“跳躍的豆子”。

  當時,在各大國際賽事中能出色完成多個三周跳的女運動員鮮見,而陳露刻意在這方面狠下工夫。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中,她的跳躍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是役,她在短節目比賽中僅列第十一名,而在自由滑比賽中,她在日本電影《風之谷》配樂伴奏下,完成了6個三周跳(僅有後內點冰三周跳落冰後單手扶冰),次數為參賽選手中之最,亦是唯一沒有在跳躍環節摔倒的選手,更是在聯合跳躍中完成勾手三周跳。

  “跳躍的豆子”有個人獨創的動作造型:右腿向前右側彎曲作半蹲狀,同時抬起左腿並將腳踝放在右腿膝蓋上,上身略向前弓,左臂舉過頭頂並與旋轉軸呈約135度角,右臂與旋轉軸呈約45度角,使兩隻手臂在一條直線上,繼而仰頭。該造型靈感來自中國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飛天”,這個成為她的招牌動作。

  難能可貴的是,“跳躍的豆子”力圖在短節目和自由滑中音樂風格中,融入東亞風情,試圖在發源於西方的花樣滑冰運動中結合自己的亞洲背景,增加一些從前很少出現的新元素。在1995年世錦賽中,她的自由滑選曲是電影《末代皇帝》,得到裁判認可而打出高分,成為中國第一個花樣滑冰世界冠軍,將中國花樣滑冰水平引領到高處。

  陳露之後,中國單人滑選手的最好成績,一是劉艷的2006年都靈冬奧會第十一名,二是李子君的2013年世錦賽第七名,擔綱趕超重任的青少年選手,不妨嘗試做個“跳躍的豆子”。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