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體育 > 新聞資訊

張斌:一個大獎的演進與玄機 穆雷領獎卻引風波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9日 10:14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體壇週報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穆雷奪得BBC“年度體壇人物”卻引起了一番風波

穆雷奪得BBC“年度體壇人物”卻引起了一番風波

  12月15日晚,英國電視屏幕上有一場短兵相接的苦戰。BBC和ITV分別祭出終極決戰般的大典吸引電視觀眾,前者奉獻的是恰好六十週年的“年度體壇人物評選(SPOTY)”頒獎盛典;後者將《英國偶像》本季總決賽毫不客氣地安排在了這個週末,這個哺育了近十年的金字招牌依舊是英國人津津樂道的熱播大戲。雙方都未曾有意避讓鋒芒,時間表早早便規劃了,有些傳統就是要如此年復一年錘煉打磨,不問當下,但求未來。

  心願雖然如此,但是這並不妨礙對於收視成績的期待。只需等上24小時,數據便擺在公眾面前,BBC(870萬觀眾)小負於ITV(960萬),區區90萬不必在意,英倫三島電視觀眾不過7000萬,都能有超過一成的收視人群那是大大的不錯啦。

  2013年,不是體育的繁盛之年,尤其是在英倫,與2012奧運年相比,似乎更是如此,與去年的SPOTY頒獎相比,BBC銳減了近600萬觀眾。如果體育之年有豐簡之分的話,那麼《英國偶像》較之去年也出現了200萬觀眾的潮落則很容易被解讀為電視大型節目在英國的生命力匱乏的明證。話題好像扯遠了,BBC與ITV的興衰苦樂並非本文的重點,走過六十載的SPOTY才是話題根本,六十週年這個大日子,結果並不圓滿。

  1954年,BBC一個電視體育欄目Sportsview的主編創辦了“年度體壇人物評選(SPOTY)”,當年在老派的Savoy酒店舉辦了僅僅45分鐘的頒獎禮,草草發出一個獎後,掀開了歷史的首頁。值得注意的是,SPOTY初始就是由觀眾投票,那個時代流行寫張明信片權且算是選票。時代更迭,如今依然堅持是由公眾決定獎項歸屬,投票方式也與時俱進為網絡和電話。此種評獎方式在一個甲子中讓BBC少受了不少壓力,因為只要有一個評委會存在,那公眾一定會猜測是否有一隻看不到的手在操控結果,而且這種猜測始終不絕。

  評獎就是樹立價值觀,而獎項設計則是你表述價值觀的語法。如今,SPOTY總共有九個獎項,只有“年度體壇人物”一項足足走過60年全過程。

  1960年,一次性增設了“最佳團隊”和“最佳海外運動員獎”,原本封閉在英倫三島的評獎自此算有了寬廣的國際視野與胸懷。1990年,“終身成就獎”應運而生,這樣的獎弄不好就是給逝者準備的,評獎者要有百般的勇氣將此獎空缺,今年便是如此。1999年,算是SPOTY的超級大年,一下子壯大了三個獎項,“最佳教練獎”、“年度青年體壇人物獎”都在意料之中,“海倫-羅拉森獎”則是激蕩人心。海倫-羅拉森,曾經的BBC女體育節目主持人,經過與癌症兩年的艱苦對抗,1999年辭世,享年43歲,生前為抗癌募集善款500萬英鎊。BBC願用這個獎項延續優秀僱員的生命價值,專門用來激勵那些從個人災難中奮起的人,已經淪為殺人嫌犯的皮斯托瑞斯曾經是2007年此獎榮膺者。

  今年恰是60週年,SPOTY又有了一個新創意——“鑽石獎”,反正“鑽石婚”是紀念60載的,此獎説明説得有些模糊,就是為了獎勵有“60週年”紀念日的體育人。結果,領走該獎的是弗格森爵士,為其頒獎的查爾頓爵士,這個瞬間在這個舞臺上沒有比這更有價值的組合啦。弗爵爺拿走這個“鑽石獎”,也並不妨礙日後再領一次終身成就獎。我們的頒獎儀式上,大家很難卸下沉重的盔甲,幽默實屬罕見。此番,弗爵爺在臺上則遭好友調笑,直指曼聯當下痛楚,讚譽阿森納領跑聯賽,在台下就坐的莫耶斯本來是為有知遇之恩的老帥捧場,沒想到被辛辣的語鋒掠過心間。好在弗爵爺超脫了,大笑後應對道,“聯賽可還沒結束呢。一切還都有可能的。”

  要説SPOTY的運氣還是不錯的,60大壽能有穆雷摘下天幕中的那顆孤星,這是啥意思您懂的,溫網男單冠軍留給英國人的大多是淚水和挫傷。2012年,穆雷只差一步拿下冠軍,結果在“年度體壇人物”評選中屈居環法王維金斯後。既然拿下溫網,年度大獎自然不該是問題,可是穆雷連續兩年未曾現身領獎儀式現場,理由只有一個,安心在邁阿密備戰新賽季。面對如此職業的選擇,英國人似乎也不好苛責,BBC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遠程兩地衛星連線,音容笑貌全息全影。沒成想,這一次有些小細節沒有處理完滿,BBC一夜之間成為了被苛責的對象。

  穆雷獲獎平心而論毫無懸念,根據BBC公開的票數看,總共有近72萬觀眾參與投票,穆雷得票達到56%,基本符合此前博彩公司開出的1賠25的第一賠率。頒獎中鬼使神差出了一個狀況,當主持人萊因克爾準備引出在邁阿密第二現場的穆雷時,這個26歲的大男孩居然沒有按時站在衛星連線的攝像機前,理由有些荒唐,居然是穆雷正在淋浴。從被迫延宕的直播中看,穆雷的確穿著有些隨意,雖然是在熱帶海邊,但畢竟是面對鄭重的頒獎現場,裝束還是要考究一些吧,不合時宜的淋浴則讓很多人感到不爽,穆雷的經紀人被迫第二天發佈聲明説,責任都在BBC,是他們預告環節時間不對,隨意加快節奏,至穆雷于不義。

  如果事至如此,BBC還不至於被捲入風暴之中,很多現場嘉賓在活動後在推特上抱怨,BBC讓公平的遊戲“出了軌道”,萊因克爾在揭曉獎項前的過度表達讓所有人都已知曉答案就是“穆雷”,哪怕候選者再是大熱也得本著專業的精神來處理細節吧,沒有聽到萊因克爾是如何鋪陳表述的,我想不該有太業餘的表現。

  還有人指責,在公佈結果前,現場的大屏幕上已經顯示出了穆雷的直播信號,有對其他候選人不公之嫌,這可是冤枉BBC啦,此時穆雷的信號不過是提示他的存在,與其他候選人待遇一致。還有人不依不饒,説為何在沒開獎前,邁阿密現場就會出現一座獎盃。BBC為此解釋,那是個複製品,真身還是在現場。

  此時,BBC百口莫辯,他們還安排了“女金剛”納芙拉蒂諾娃在邁阿密頒出大獎。2013年的中國女運動員中,李娜人氣很旺,明年1月11日在CCTV體壇風雲人物頒獎典禮當晚,她也會繼續因為參加澳網缺席,BBC的投票截止到頒獎前晚,CCTV是典禮前數小時投票,因此理論上都是沒時間進行異地頒獎渲染,哪怕某人再沒有懸念,也確實應該尊重規則,尊重其他候選人。

  對穆雷和BBC不滿的人士還有一條理由,矛頭是指向阿迪達斯的,作為穆雷的贊助商,阿迪達斯在頒獎的敏感日子裏,打出了“Not bad for someone with no personality”,我試著翻譯一下,大意該是“某人沒有獲得年度體壇人物獎,也沒有那麼糟。”這確實聽著不順耳,商家還是厚道些更可愛,媒體也是如此吧。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張斌 穆雷 的新聞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