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8月開始,農民日報社、中國種子協會聯合,在全國推評出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種業十大功勳人物。這十位種業功勳人物紮根熱土、勤勞苦幹、胸懷祖國、甘於奉獻的“種子精神”,鼓勵和引領更多有志之士支持種業、投身種業,為構築民族種業強國夢增添正能量,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農業部發出了向他們學習的號召。

  幾千年來,溫飽是中國人最現實最基礎的夢想。現在,溫飽夢已經變成現實,我們去追逐小康夢、宜居夢、健康夢、環保夢才有了基礎。溫飽夢的實現,離不開中國種業的發展。

  這次活動,就是要向中國種業功勳人物、向中國種業人致敬,感謝他們為我國民族種業,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





















袁隆平 水稻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970年11月,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在海南南紅農場的沼澤裏發現了1株雄花敗育的野生稻。以此為突破口,袁隆平先後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三係”配套、育性穩定、雜交優勢、繁殖制種“五道難關”。1976年,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推廣面積208萬畝,産量比常規稻增産20%——袁隆平成為世界上將水稻雜種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産的第一人,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李振聲 小麥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振聲,他被稱為“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育成小麥和牧草遠緣雜交新品種“小偃6號”,創建了藍粒單體小麥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新系統,並建立了快速選育小麥異代換係的新方法——缺體回交法,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開闢了一條新途徑;通過多學科交叉與合作,開展了提高小麥個體和群體的光合效率以及光合作用産物的優化分配研究;籌劃參與“渤海糧倉”項目,分離出耐鹽小偃麥新品係。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李登海 玉米育種學家

  李登海,先後育出了具有高配合力的30多個緊湊型玉米骨幹自交係,由他親自主持選育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有50個通過國家審定或省級審定。與其他農業科學家不同的是,李登海自力更生創辦了國內第一家育繁推一體化的民營種子企業——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科研院所不同的是,他創建的雜交玉米研究院花的不是國家財政的錢,多年來都是自己拿錢搞科研攻關。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傅廷棟 油菜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傅廷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油菜遺傳育種學家。1972年,發現油菜雄性不育變異株,揭開了國際“甘藍型油菜波裏馬細胞質雄性不育(PolCMS)研究”的序幕。PolCMS被認為是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雄性不育類型”。在國際雜交油菜應用的第一個十年(1985~1994),加、澳、中、印及丹麥等國只審定(註冊)了22個油菜三係雜交種,其中13個是利用波裏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雜種。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謝華安 水稻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謝華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他帶領團隊創制出20世紀中國雜交水稻組合配製中應用最廣、持續應用時間最長、效益最顯著的恢復係“明恢63”,改變了我國雜交水稻育種長期從國外引進恢復係的局面;選育出“汕優63”,克服了第一代雜交水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令幾乎陷入絕境的中國雜交稻“柳暗花明”;推廣再生稻技術,讓一季水稻種出兩季的産量。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程順和 小麥育種學家

  程順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育種專家。參與育成的“揚麥3號”、“揚麥4號”,成熟早,産量高,成了長江下游小麥品種第四次大面積更換的主體品種。主持完成的“揚麥5號”,使小麥單産邁上一個新臺階,直接促使整個長江下游小麥品種第五次大面積更換。主持完成的“揚麥158”初步解決了世界小麥育種中廣適高産與抗赤霉病相結合的難題,成為上世紀末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郭三堆 棉花育種學家、中國“抗蟲棉”奠基人

   郭三堆,“中國抗蟲棉之父”、中國農科院研究員。1993年底,將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品種,首次培育出中國轉基因棉花植株,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抗蟲棉的國家。到2012年,我國抗蟲棉種植面積達到全國植棉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國産抗蟲棉種植面積已佔全國抗蟲棉種植總面積的95%以上,累計為棉農增收節支900億多元。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程相文 玉米育種學家

   程相文,玉米育種專家、河南省鶴壁市農科院院長。先後選育出12個國家和省審定玉米品種,其中“浚單18”、“浚單20”被農業部列為國家重點示範推廣玉米新品種和全國玉米優勢産區主推品種。“浚單”系列玉米品種累計推廣3億多畝,在2005~2010年5次創造15畝夏玉米超高産攻關田、100畝夏玉米高産攻關田、1萬畝夏玉米高産示範方的國內同面積最高單産紀錄。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方智遠 蔬菜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方智遠,中國工程院院士、蔬菜遺傳育種專家。1973年,他和課題組在國內率先利用自交不親和係途徑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品種“京豐一號”,從而結束了我國甘藍新品種長期完全依靠從國外引進的被動局面。1985年,國內首批甘藍抗病品種“中甘8號”、“中甘9號”和第二代春早熟甘藍新品種“中甘11號”、第三代春早熟甘藍新品種“8398”在方智遠的主持下相繼培育成功。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張海銀 著名種子企業家

   張海銀,現任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安徽張海銀種業基金會理事長。他親手締造了“豐樂種業”、“荃銀種業”兩家中國民族種業上市公司。其中,1997年4月16日在深交所上市的豐樂種業股份公司,是當時全國2700多家種子公司中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種業第一股”。今年8月,他以個人名義捐資500萬元成立“安徽張海銀種業基金會”,為民族種業發展再獻愛心。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
  • 示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