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張苑:好嘞。抓到了!咱們看一下,來看看這個小傢伙,平常咱們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形,但是現在你看,看到了吧,別説,有點虎頭虎腦的,挺可愛的。
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俗稱知了猴等,我們常聽見的蟬叫聲,那是公蟬為了求偶向母蟬所發出的邀請信號。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逮知了、吃金蟬的傳統。不過,現如今和過去已經大不相同。
你看看,這裡的金蟬滿樹都是,真可謂是蟬如泉涌。當然,這些都是專門養殖的,為的就是滿足人們對金蟬的需要。而説到金蟬養殖,那可不簡單,首先要有一雙慧眼,能看出哪些是金蟬産過卵的枝條。
河南省民權縣某金蟬養殖基地 負責人 王鴻飛:其實辨認這個是不是金蟬産卵的種條,我們很容易,我們可以看一下,産完卵以後呢,它就出現死亡,上面的葉子就乾枯了,我們再看的話,它那個表面就成乾枯狀,刺狀,你看了嗎非常不平整,我再給你掰開看一下,你看到沒,看,裏面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金蟬的種卵,看到沒有,就是這樣的。
蟬的一生可謂漫長,是有名的長壽蟲。産在樹上的卵,在適當的條件下變成幼蟲,鑽到地下後要經歷好幾年的時間,然後爬回樹上再變成成蟲,由此循環往復。不過,現在有些金蟬的生長過程因為人工的介入,已經可以不用那麼漫長了。
河南省民權縣某金蟬養殖基地 負責人 王鴻飛:自然界的金蟬,它至少需要3~5年,現在我把金蟬這一塊,有18個月,就能長到成品出售。
張苑:這裡就是蟬的一個孵化室,採摘回來的帶蟬卵的枝條就會像這樣一個一個放在孵化盆裏面。您看,這些枝條綁得非常整齊,一捆一捆的,而且它的大小還都差不多。你看這個孵化盆裏面怎麼還會有這麼多土呢?
山東省高青縣某金蟬養殖基地 負責人 李平:我們這個土是用來保持濕度的。我們每天進行三次噴水,根據土的濕度來控制噴水量的多少。土攥起來成團正好,如果散了,證明濕度過幹,就要加大噴水量 一般孵化35-50天,看到小金蟬開始蠕動的時候,就可以種植了。
河南省民權縣某金蟬養殖基地 負責人 王鴻飛:我們來看一下,這是我們35天左右的一捆枝條,看,這裡面都有小蟲子了,小的金蟬都已經出來了,看一下,這就是小的金蟬,你看它爬得多歡吶!
金蟬通過人工養殖,不僅大大縮短了蟬的生産週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蟬的成活率。成活率能從野生狀態下的不到10%提高到現在的70%-80%。
隨著金蟬養殖的發展,吃金蟬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在山東、河南、上海、北京等地尤為盛行。吃金蟬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除了最普遍的“油炸金蟬”外,還有烤金蟬、炒金蟬,甚至拌金蟬等。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 梁曉春:這個蟲類都是高蛋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的食物。對於氣血不足這一類的人群,吃都是可以的。具體説到金蟬,它屬於涼補的,秋燥容易傷陰液,傷的是陰液,吃金蟬補得就是陰。胃腸功能比較弱的,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就容易拉稀的,我覺得就要少吃。
目前市場上的金蟬一般在30元左右一斤,在河南河北 山東安徽等很多地方都有養殖,養殖效益比較好的,一畝地一年的産值就能有近萬元,可以説,養金蟬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特色養殖業。
蝗蟲,又叫螞蚱,屬於地地道道的害蟲,玉米、小麥、稻穀等等,可以説大多數的農作物都是它非常愛吃的。我國古代曾經鬧過多次大的蝗災,一時間可以説是民不聊生。不過,如今它確實成了很多人的下酒菜。
遼寧遊客:本來就能吃那東西。
貴州遊客:我們貴州很多人都在吃。
天津遊客:炸螞蚱,一碟下酒菜,挺好的下酒菜。
記者:這螞蚱是又香又脆,值得一吃。
味道好,吃的人就多,吃的人多了,漸漸也就有人開始養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現在,雖然只有短短的20多年時間,但蝗蟲螞蚱已經重新佔領了東北華北西南等國內的很多區域,當然這次佔領是因為有人專門養殖。
記者:到現在我終於弄明白了當年鬧蝗災是什麼感受,太多了,這裡的螞蚱。説實在的,現在想在稻田裏逮住一隻螞蚱還真不容易,不過您瞧瞧這大棚裏面鋪天蓋地都是螞蚱呀,簡直就是螞蚱的王國呀!
據了解,現在國內養殖的蝗蟲基本都是東亞飛蝗,在雲南等少數地區養殖著一些它的地方雜交品種。總的來説,這些蝗蟲個頭大、身體也比較強壯,當年鬧蝗災的估計也就是這類蝗蟲。不過,真正要是養殖起來,也並不那麼容易,這裡邊也是大有講究。
記者:人家告訴我,這螞蚱品質好不好,食物非常重要。我身後這十幾畝地種的都是喂螞蚱的黑麥草。您説這養牛養羊搞個大草場也就罷了,這養個螞蚱也搞這麼大個草場,真是挺興師動眾的。
技術人員:蝗蟲的飼草源很廣泛,雜草源當中不利的方面很多,種植黑麥草是用農家肥,不採用其它的化肥成分,保持草源的清潔度。
養殖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草的清潔度以外,還要隨時調整草上的水量,高溫的情況下要在草上噴水,天氣潮濕則還要把草晾幹再喂養。 此外,在南方和在北方養殖,産卵期生産茬數等許多細節也不盡相同。不過,面對養殖了50來天,經過五次蛻皮長成的成蟲,人們吃的方法卻是大同小異。
高級烹飪師 楊旭:因為這個螞蚱是吃青草長大的,油炸之後去掉它的草腥味。因為螞蚱自身帶了一層薄薄的殼,油炸過能體現它的外酥內嫩,如果這個菜直接下油鍋炒的話,非但達不到這個效果,也會咬不動,它的味道也同樣進不去。
養蝗蟲、吃蝗蟲,那絕對屬於變害為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蝗蟲的氨基酸含量相當豐富,比魚類、肉類、大豆都要高。或許因為如此,現在吃蝗蟲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在秋天吃又有什麼要注意的事項呢?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 梁曉春:蝗蟲它是偏溫性的,所以有溫胃健脾的作用,所以對於一些胃寒的,秋天吃就比較合適。蝗蟲還有定驚的作用,小兒驚風吃了都比較好。但是由於蝗蟲它是偏溫性的,對熱性體質的人吃不太合適。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蝗蟲價格在25元左右一斤,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有些養殖場還反季節養殖,通過網絡銷售等,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使得養殖戶的收益越來越好。在雲南一個100平米的養殖大棚,一年最高能有八千元的純收益。
蟈蟈又叫哥哥、蚰子,和蟋蟀、油葫蘆並稱3大鳴蟲。這種昆蟲在我國分佈很廣,可以説田野裏到處都有。蟈蟈頭上長有一對觸角,是它們的感覺器官,有著靈敏的嗅覺、觸覺與聽覺,所以人們要抓它並不容易。
蟈蟈愛好者:這蟈蟈不好抓。
蟈蟈愛好者:它主要聽你的腳步音。
蟈蟈愛好者:抓它的時候必須要輕。你離它遠的時候它就知道你在這兒呢,它一聽見,它就下去了,必須是在看著的時候必須得一把抓住。白天很難接近它,要抓的時候不能把這個腿弄斷,把須子弄斷,弄斷就不值錢了。
經營戶:夏天賣五塊一隻。冬天賣20,最低能賣12元一隻。
經營戶:我這蟈蟈一天能賣三四十個,收入三四百元錢。
玩蟈蟈,鬥蟈蟈,這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一件趣事,有幾千年的歷史,所以蟈蟈一直以來都能賣錢。一隻賣五塊十塊的蟈蟈那是最普通的水亮鼾,有點講究的像鼾兒,或者悶兒,那一隻動則三五百元,有的還要賣到一千元錢往上。你説,這蟈蟈都是這樣的身價,怎麼還會用來吃呀?
廚師長:用鹽水直接煮一下,煮一下然後就炸,炸成酥脆,炸成酥脆後放點椒鹽。
廚師 張寧:大約兩分鐘以後看這蟈蟈的顏色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來。
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來還真有人拿這蟈蟈來吃,而且這一盤起碼有三四十隻。本來以為這價格會很貴,可一打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盤只賣三十元左右。為什麼活的蟈蟈一隻就能賣5元十元,可是經過這麼一烹炸以後,為什麼身價反而大大降低了呢?
記者:您看我手上拿著這只蟈蟈,這長相還算是漂亮吧,這平時咱們玩的蟈蟈呀,那都是公蟈蟈,因為什麼呀,這公蟈蟈會叫呀,它的發聲器官就在它背上,這對兒小翅膀,一般呀都把它叫做前翅,左右在一塊一摩擦呀,就發出這動聽悅耳的聲音了。
説了半天,原來此蟈蟈非彼蟈蟈,用來玩賞和用來吃的蟈蟈男女有別。不過,你不用擔心雌蟈蟈不叫不好逮,因為蟈蟈的人工養殖早就開始了。而養殖過程中産出的雌蟈蟈,除了留下一定量用來繁殖外,其餘的就全部上了我們的餐桌。雌蟈蟈體內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低,符合現在的健康理念,油炸以後又比較可口,因而吃的人也越來越多。
飯店經理:每天能賣,多的時候能賣20多盤吧,少的時候也賣五六盤,七八盤吧。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 梁曉春:蟈蟈最大的一個特點,它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蟈蟈是平性的,對寒、熱、溫、涼這樣的體質,有的人熱性體質,有人寒性體質,這些體質都可以用。但吃什麼東西都要有個度,飲食應該以五穀主,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這個蛋白質是個必要的補充。
人工養殖的蟈蟈,區分男女來進行銷售,公的玩賞論只賣,雌蟈蟈賣40元一斤用來吃,這樣充分地利用了資源,也拓寬了銷路,效益自然不錯。據了解,現在在河北、山東等地,一個100平米的蟈蟈養殖大棚,一年産值就能有3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