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編導:李艷 攝像:孫建濤 記者:馮雲飛
馮雲飛:“來到台灣的雲林縣西螺鎮,在這條老街上我發現了許多家店舖,那其中的一些店舖,他們都寫著‘醬油’兩個字,您就説這一家吧,非常有特色,瞧這個大醬油瓶子,特別有意思。”
馮雲飛:“您看,這櫃臺裏的醬油還真不少,您看我面前的這個就是普通的黑豆醬油了,那像這個是黑豆薄鹽醬油,這個是黑豆有機醬油,還有這個黑豆紅曲醬油。除了這幾種醬油,您再看這邊,看上去包裝差不多,但是名稱差了很大,像這個叫做壺底油,這些叫做蔭油清,這個叫做蔭油膏。您再看,這個叫做蔭油清,還有這邊叫做蔭油膏,那它們到底是不是醬油呢?”
台灣西螺鎮黑豆醬油生産企業負責人莊英堯:“為什麼叫壺底油?因為把黑豆放在缸裏面發酵,做好的醬油叫壺底油。那個缸我們把它叫做壺,黑豆醬油統稱壺底油或者是蔭油,有別於黃豆的醬油,後來也把一般的蔭油又叫做醬油了。這個蔭油膏就是把醬油加上糯米漿把它勾芡,讓它成一個濃稠狀。蔭油清它就是蔭油,蔭就是沒有加糯米漿的,它就成一般醬油的狀態,它不是稠稠狀的。”
傳統上,把釀造豆豉所殘留下來的醬汁收集起來,就是蔭油。由於豆豉一定是用黑豆做的,而豆豉的臺語叫做“蔭悉仔”,所以現在通稱用純黑豆釀造出來的醬油為蔭油。那麼它的釀製方式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呢?
馮雲飛:“這些就是煮熟降溫以後的黑豆了,接下來,他們要把這些黑豆放入育嬰房,這醬油廠的育嬰房到底怎麼回事呢?”
莊總:“這就是我們的育嬰房了。”
記者:“原來是制曲室啊。”
台灣西螺鎮黑豆醬油生産企業經營負責人莊英志:“這個就是菌寶寶了。”
馮雲飛:“就是製作醬油所用的菌種?”
莊總:“對。我們菌寶寶跟麵粉首先混合在一起。”
馮雲飛:“菌寶寶已經在育嬰房生長三天了,我們看看有什麼變化。打開,你看,黑豆都變成白豆了,因為在它們的外面已經完全覆蓋了菌絲。”
用黑豆制曲從工序上説比一般的黃豆更為複雜,時間也比較長。之後要進行的就是“請豆入甕”了。
馮雲飛:“這些就是制曲清洗後的黑豆,在這兒要‘請豆入甕’,到底怎麼樣用它們來發酵呢?”
將5筐黑豆放入有鹽水的甕中,第6筐黑豆在竹蓖上加鹽拌勻,入甕,放入食鹽將黑豆封好,封缸,日曬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