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15: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綠色時空
浙江省遂昌縣地處錢塘江和甌江的源頭,森林覆蓋率為82.3%。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浙西南“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的美譽。
葛學斌:我們的落腳點也好,戰略支撐也好,我們的未來也好,我們區域品牌打造也好,離不開生態這兩個字。
葛學斌:生態林業很有意思,我們的林業從木頭到林、到森,一個木是木頭,兩個木是林,三個木是生態。我們過去傳統的林業是逐步産生的,那是林業的主産品,後來逐漸看到兩根木頭,是發展林業,不光是一個單體還是群體,這個過程中我們提出活立木交易,林權制度改革。今後要看到三根木頭,是森林的概念,是整體屬性,不光提供林産品,也提供林下經濟發展的一種機會,更提供林業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産業的延伸和提升,比如景觀,比如説涵養水源,比如改善氣候,比如低碳生活的固碳,這個時候它的名字不在於這兩根木頭組合在一起,而是三根木頭組合在一起的生態,這就是森林生態林,我想這是我們國家林權制度改革也有助於推動生態林的發展。
生態林業對遂昌縣意義重大。遂昌縣是錢塘江和甌江的源頭地區,涵養水源覆蓋了整個錢甌兩江區域,如果生態環境被污染,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但如果遂昌縣的生態發展良好,那麼帶來的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葛學斌:因為我們是大林區,我們還有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第二,對一些消費産業轉型升級,人們對森林産品、森林環境、森林功能的認識越來越深化,需求越來越迫切,甚至一些出現很多人願意為森林産品賣高價,就是為生態買單。第三,中央提出城鄉統籌,以城代鄉、以工補農,鄉野環境的基礎設施條件迅速改善,像遂昌原來作為大山區,杭州到我們這兒要四五個小時,現在高速公路便捷通達了,兩個到兩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所以我們完全融入了這個區域裏,這就為我們把生態作為産業提供了基礎,而生態做成産業最有效的途徑是以生態旅遊,就是森林休閒旅遊為引領,可以拉動一産、二産、三産的統籌協調發展。我們現在提出的概念打造鄉村休閒,因為城市化的節奏非常的快,大量的人進城,我們城市化是50%、60%,今後要到70%,大部分人到城市要進行創業,要生活,還尋求健康。
在遂昌縣,以“生態”為名的林權制度改革也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使山區的林農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葛學斌:從兩個數字可以看,第一是從年報數字,連續三年了,07、08、09年,今年2010年還只是第三季度,農民人均收入平均超過14%以上,重點林區達到17%,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差不多全國的平均水平。在點位上個案也很多,有通過林權證抵押貸款把它抵押到鄉里,也有依託森林環境、森林資源發展生態産業,特別是我們高山森林蔬菜這些起來了很多,也包括産業轉移過程中,過去種香菇,現在轉為種特色水果,打造有機品牌。過去我們香菇有一千萬噸,現在幾乎沒有了,主要靠種提子,我們打造的概念是自然紅、原生態。我們一般市面上吃到的水果都是沒有成熟就採摘,然後在倉庫裏熟了再進入市場,我們現在打造的是水果在果樹上自然成熟。
遂昌縣的林改也不是沒有遇到難題,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從砍樹到砍樹的觀念的轉化。
葛學斌:第一是通過教育引導,因為林業有社會效益,也有生態效益,教育引導。我們過去翻來複去砍木頭、大規模砍木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山區確實砍了不少的木頭。經濟快速起來,也是短暫的繁榮,迅速的回歸到原來的狀態,這是暫時的現象。砍木頭沒有砍富起來,環境越砍越差,收入越砍越低了。相反一些生態環境保護好的地方,感受到一種品質生活,你看很多地方,一個村落,凡是這個村的民風比較好的,村級班子力量比較強的,往往都很好。反過來這個村比較亂的,心比較散的,風水也不會太好。所以這些典型個案的教育引導是基礎。
第二是改革在深化,他不能砍了,通過依託它來發展經濟,怎樣發展呢?第一,通過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的配套,讓青山變為金山。第二,通過配套制度改革,讓資源變為資本要素,參與到發展過程中,發達産業,去替代樹林。第三,更重要就是教育引導,全社會配套跟進也好,把他個人的資産轉化為全社會的財富,讓經濟利益更服從於生態和社會效益,就解決了林農從一開始喜歡砍樹,當然他也不是一定要砍樹的,認為砍樹是他現實的選擇,轉化為著眼大局、著眼長遠,既兼顧利益的追求,又滿足全社會的需要,這是雙贏、多贏的選擇。
遂昌縣作為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區,今後的落腳點是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堅持一産、二産、三産的統籌協調發展,探索和打造一條新三區的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林業僅僅是遂昌縣的第一步,他們最終的目標是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