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1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綠色時空
涇川縣地處甘肅省東部,陜西甘肅兩省交界處。位於西部黃土高原溝壑區,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從50年代,涇川縣就開始植樹造林,在生態林業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王學書:怎樣在生態脆弱地區推進林改,把林承包到戶,也是各個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顧慮。作為一個生態脆弱區,我們在能不能改的問題上特別擔心。
王學書:我們主要運用了三把金鑰匙,一是及時運用了打開心扉的金鑰匙,我們縣裏面經過深入的討論、學習中央10號文件,深刻理解為什麼要推行林改,為什麼要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把中央的精神理解到位。同時,我們通過宣傳、培訓,使我們廣大的鄉村幹部,特別是群眾能夠認識到林改的好處。通過林改後,他擁有林地的承包權,擁有林木的經營權,實際上就是明晰了産權,可以流轉和繼承,也可以林權證抵押貸款,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是利用打開局面的金鑰匙。針對林改的繁重任務,我們不是一下子鋪開,是選擇了三個鄉鎮,川、山、垣不同類型的三個鄉鎮和11個村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推進林改的路子,進一步積累我們的經驗。
三是打開門戶的金鑰匙。我們縣、鄉、村三級幹部下到村裏面請農民走出來,我們一起討論。縣鄉村的幹部和廣大群眾打成一片,共同研究、探討、了解情況、了解群眾的想法,打消群眾的顧慮,使群眾積極參與林改。
這三把金鑰匙打消了縣、鄉、村各級幹部的顧慮,也打消了群眾的顧慮,把政策的真正的交給了群眾,讓群眾熟悉政策、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最後積極的推動,讓群眾作為主體參與進來,讓群眾自己搞林改。這樣群眾的積極性激發起來了,幹部的顧慮打消了,在涇縣,林改一下子就推開了。
王學書:在林改推進過程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是由於立地條件比較差,我們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我們林分質量有差異,我們林的等份有差異,這樣在分配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怎樣改?遇到這些困難,要根據我們實際的情況。
為了全面掌握村情、山情、林情,涇川縣組織人員逐村社、逐山頭、逐地塊進行調研摸底。在吃透情況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鄉一策,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具體工作中,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改革的路子讓群眾找,分林的辦法讓群眾想,做到體現民意、順應民心。群眾借鑒耕地承包的經驗,根據不同坡向、樹木大小、疏密程度和距離遠近,摸索出了因地劃分、因樹作價、優劣搭配、數量平衡、現金找補、隨機抓鬮等普遍認可管用的均山均林辦法。
王學書:我認為作為林改的具體推動者和實踐者,我感覺到涇川縣的林業産業的發展,我認為前50多年使我們森林覆蓋率很低,水土保持成立很低的情況下,我們解放初期,水土保持的治理程度不到不到1%。現在我們縣水土保持的治理程度達到82.4%,我認為這是了不得的成績。我們森林覆蓋率現在達到了37.13%,這在西部生態脆弱區是非常高的。取得這樣的成果,我們涇川的老百姓,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通過50多年的努力達到這樣的成就,我認為這可以作為一個階段。通過我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我們涇川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説這是一個階段的話,我認為現在正在推進的林改,使林業産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階段,進入一個新的起點上。
涇川縣通過改革,從根本上確立了農民經營林地的主體地位,群眾營林造林的積極性更高了。緊緊圍繞落實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這個核心,在統一思想、依靠群眾、支持保障上狠下功夫,涇川縣功地回答了生態脆弱區林改要不要改、怎麼樣改、改了以後怎麼經營等重大問題,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林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