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尼瑪扎西(右)與基層科技人員交流。
本報記者 扎 西攝
初見尼瑪扎西,很難將他與“洋博士”、首席科學家聯絡起來。略顯瘦小的個子,黝黑的皮膚,乃至言談舉止,都流露出西藏山南地區農牧民的利索與幹練。
尼瑪扎西,藏族,現任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作為西藏青稞科技重大專項、西藏農作物育種的首席科學家,他帶領創新團隊先後主持選育出了20多個青稞新品種(係),其中“藏青148”“藏青690”“藏青2000”等成為西藏適宜地區的主栽品種,為西藏自治區年糧食總産量突破100萬噸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從事農業科研的使命,就是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中。”尼瑪扎西説。
中央好政策讓一個農村娃成長為青稞專家
尼瑪扎西出生於西藏山南地區的普通農民家裏,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黨中央對西藏的系列惠民政策,讓我從一個普通的藏族農村娃,成長為青稞專家。”尼瑪扎西説。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我很小就和媽媽説,希望爸爸和哥哥不用四處去以土陶製品換青稞種子,想讓青稞長得好、産量高,又能産糧、又能産草。”尼瑪扎西這個樸實的小心願,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一步步變為現實。
“國家的義務教育政策和對西藏大學生的特殊幫扶政策,為我的青稞夢想鋪平了道路。”尼瑪扎西回憶説。1982年,尼瑪扎西考入西北農大農學系;1985年他被選送到在北京的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進修一年;1992年7月,他以優異成績獲得前往加拿大沙斯克春恩大學進修深造一年的機會;1995年,他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1999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
1989年開始,尼瑪扎西一直潛心青稞的良種研究和推廣。青稞是他人生的舞臺。
如今,尼瑪扎西已被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萬人計劃人選和自治區學術技術&&人。他所帶領的青稞育種創新團隊被評為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全國農業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解決農民難題的科研成果才有價值
“農牧民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老師。誰要是説農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農民不喜歡新技術,我就要罵這人是愚蠢!”尼瑪扎西説,“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貢獻大小,不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少論文,而是有多少成果被農牧民接受,成為多少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幫手。”
育種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科研工作,同時又是不斷尋找腦海中的青稞品種模樣的過程。尼瑪扎西説,青稞稈子高、彈性強,穗大而且灌漿後半彎、籽粒黃白且大粒,糧食和秸稈雙增收,這是西藏農民夢寐以求的青稞好品種。因為顆粒飽滿的青稞是人民的主食,而收穫後的秸稈是高原畜牧越冬的重要飼草。無論是選育“藏青2000”還是“藏青13”這樣的青稞新品種,他與他帶領的科研團隊都是在與農民長期深入交流、向他們認真學習後,才“從地裏找到了基本的科研思路、有了最初的品種模型”。
20多年來,尼瑪扎西提出了高β—葡聚糖青稞品種選育、糯性青稞育種、青稞保健食品開發等一系列青稞産業科技創新的新論點,帶領創新團隊先後選育出了20多個春青稞優異新品種(係),其中鑒定出的“藏青148”和“藏青690”青稞新品種曾一度成為西藏適宜地區的主栽品種。他的團隊成功鑒定篩選出的青稞新品種“藏青2000”,目前每年大面積推廣百萬畝,佔西藏青稞種植面積的50%以上,畝均增産25公斤,最高畝産達近900斤,創西藏青稞大面積推廣新高,惠及雪域高原上百萬農民。
“要在西藏這樣的高寒缺氧地區研究實用、有用、管用的技術,必須首先學會與當地的農民打交道,了解技術創新需求。解決了農民種養實踐中的技術難題,這樣的科研成果才有價值,才有長久的生命力。”尼瑪扎西深有體會地説。
科技創新是體現黨員模範&&作用的基本要求
在西藏,尼瑪扎西作風過硬、能力出眾,是群眾公認的黨的優秀專家。西藏農科院400多名科研人員中,近70%是中共黨員。科技創新中,如何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這是尼瑪扎西經常思考的問題。
“在我院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首先是學習,我們把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牢固樹立核心意識。同時,科技創新是體現全院黨員模範&&作用的基本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把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作為自己的目標。”尼瑪扎西説。
隨著國內外基因組學研究的突飛猛進,高原青稞選育工作迎來新的機遇。尼瑪扎西和國內科研單位合作,對青稞古老品種“拉薩鉤芒”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首次繪製覆蓋精度很高的基因圖譜。“基因測序後,我們可更好地進行青稞功能基因挖掘利用,比如需要耐寒抗病的性狀,我們就把兩種基因組合,這將給青稞品種帶來突破性的改變。”尼瑪扎西説。
“我後面有一個團隊,團隊後面有一個國家。有了國家的支持,我們才能一心一意搞科學研究,沒有了後顧之憂。”尼瑪扎西説,“個人的榮譽、金錢、權力都比不上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我要把自己的夢繼續做下去,不斷選育出被農民説好的青稞優良品種,帶領團隊創造新的育種奇跡,造福西藏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