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砥礪奮進的五年 脫貧攻堅篇】放下繡針撐起家

三農 來源:工人日報 2017年05月29日 12: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結束在村子裏一上午的走訪,去到北山鄉政府,正好趕上飯點。

  記者在食堂的大鍋裏撈了半天,也沒撈起一筷子粉條,身後傳來濃重的青海方言:“撈它是技術活兒,你不會。”説話的是穿著一件有些舊卻很乾淨的淡粉色外套的女性。

  她叫田進蘭,是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上金巴臺村的村民,在鄉政府務工。她不時露出的笑容掩不住眼底的哀傷——她是失去丈夫的單身母親,家中兩個孩子正在讀高中。

  “她很堅強,你去看看她家什麼樣就知道了。”北山鄉黨委書記米興忠對記者説,“她跟別的貧困戶不一樣,除了政府的扶貧項目外,她還自己拼,很不簡單。”

  第二天中午,在上金巴臺村扶貧第一書記肖全良的指引下,記者走進田進蘭家的院子,她正在用鐵鍬翻地。“我得抓緊時間翻一翻。”説話間,她也沒有停下手上的活兒,“勤快點,日子才能好。”

  她家的宅院,北邊是三大間正房,建在距離地面1米多的高臺上,由幾級臺階連接到院子地面。東側是兩間稍舊的廂房,除了幾樣老舊傢具和一個空曠的土炕,再無他物。

  放下鐵鍬,她將記者引進正屋。炕上的被子用一塊繡著花樣的白色方巾蒙著,大紅色的牡丹和翠綠的葉子,將那一方土炕點綴得很有生活情調。步入外間,記者的目光被鞋架上一雙暗紅色布鞋吸引,那是一雙老式手工縫製的鞋,暗紅色布面上印有細碎的黑色小花,鞋口是藍白相間布條製成,針腳細密。

  “以前經常做,我們家四口人都穿我做的鞋。”田進蘭拿起這雙鞋説,“穿這種鞋幹活舒服透氣,一雙能穿一兩年。”提起“以前”,田進蘭説,丈夫在世時,每年種田、養牛、外出打工,全年奔波就為多賺點錢,讓她和孩子在這個高原上的貧困村裏過得更安穩。

  “孩子爸爸走了後,就不怎麼做鞋了。”她把鞋放回到鞋架上,“沒時間,我要出去打工。”

  2012年,丈夫得白血病去世。“從住院到離開,3個月零7天。”她用3根手指比劃著,“住院花了10多萬元,借了好多,村裏還給捐了款。”

  “他走了,錢也花完了,還有外債。”田進蘭説,女兒受刺激很大,成績直線下降,到現在也很吃力。兒子讀高二了,在重點班。

  “他們爸爸走了後,政府給我們仨低保,後來評定我們為精準扶貧戶。”她指著房子和地板磚説:“政府給我們重新蓋了房子,這些地板磚、院子硬化、大門、路燈,都是政府的項目。”提起政府的精準扶貧,她給記者細數:政府指導把扶貧資金和3畝地入股到企業每年分紅,還給她買牛來養,鄉政府給的公益性崗位每月1250元工資……

  為了還債和存錢,這些年她幹過很多臟累活兒。在工地搬磚,一天能掙70元。後來還在超市當過食品區的理貨員,在賓館和農家樂當過保潔員,工資都是每月2000多元。

  “孩子放假,家裏沒人照顧他們,我就帶著他們去打工,在工地附近租個房子讓他們寫作業。”田進蘭説,“他們考上大學是我最大的願望。”

  告別前,無意從小側窗看到外面的另一個院子,整齊的五六條田壟上覆著地膜。

  “地裏種的土豆,剛種了3天。不到一個月,它們就會長出來。”田進蘭淡淡地説,“女兒要高考了,土豆也要發芽了。”

實時熱點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