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鍵可退出全屏瀏覽
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

已瀏覽到本圖集最後一頁

“打醬油”的年輕人:古法醬油走“海絲”

再看一遍 下一個圖集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左)和吳宗洲在查看黃豆發酵情況。
  “90後”青年吳華清出生在福建省晉江市一個制醬世家,爺爺吳宗洲早年是廈門一家醬油廠的制醬師傅,經過長期實踐,吳宗洲摸索出一套傳統古法醬油製作技術,經過選豆、洗豆、蒸煮、發酵等五道工序,採用傳統大缸日曬發酵,一般成醬至少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32年前,提前退休的吳宗洲回到家鄉開起了自己的醬油廠——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堅持用傳統古法釀製醬油。在他的感染下,長孫吳華清從小就對古法制醬充滿了興趣,並在大學時立志要將這門傳統古法技藝發揚光大。3年前,吳華清從大學畢業,年事已大、腿腳不便的吳宗洲就正式將守缸制醬的接力棒傳給了吳華清。吳華清跟著爺爺邊學邊做,將老一輩制醬人對濕度、溫度等感官經驗量化成精確的數據。用古法製作的醬油醬香醇厚,在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中被認定為質檢合格好産品,不僅受到當地百姓認可,還通過一些在外的華僑相互介紹,賣到了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在醬缸裏舀醬油。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左)為附近村民打醬油。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宗洲在發酵房查看黃豆初發酵情況。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右)扶著吳宗洲在醬油曬場巡查。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華清在檢查新近下缸發酵的黃豆狀況。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5月17日,在福建省晉江市華豐醬油釀造廠,吳宗洲(左)向吳華清傳授黃豆發酵經驗。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