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鍵可退出全屏瀏覽
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

已瀏覽到本圖集最後一頁

成都男子12萬買塊隕石 專家説一文不值

再看一遍 下一個圖集
據成都商報,2017年5月11日報道,清晨6點,天色還未見亮,兒子還在深睡,46歲的黃興元帶上饅頭、茶水悄悄地出了家門,趕往成都金堂縣雲頂山,踩著濕漉漉的露水,開啟他的尋石之路。16年來,上山尋石,已成為黃興元的日常。尋石之旅短則一兩天,多則半個月。此間,他風餐露宿,仿佛遁入仙境,不再理人間煩事。為了圓自己的隕石夢,黃興元幾乎放棄了一切:他和家人鬧翻,與妻子分居;他放棄工作,只在尋石間隙打零工謀生;他耗費鉅資,將家中擺滿石頭。

5月8日,通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專業人士的鑒定,黃興元所癡迷的“巨型隕石”,“並不具備隕石結構特徵”。16年來的尋石之旅,幾乎化為幻影。“不該搞隕石,搞得家庭分裂,一家人的和睦相處才最重要。”夢醒時分,黃興元如此總結。
成華區楓林路耐火新苑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周圍的房屋已經開始拆遷。5月8日,黃興元望著家裏的一堆石頭,陷入沉思。房間的陽臺上,擺著大大小小40多塊石頭;家中的臥室裏,還藏著一塊300多斤重的“寶貝石頭”。這是黃興元收藏隕石16年來,最大的收穫。“這些都是我到山上撿回來的。”黃興元説,他吃力地挪動著一塊直徑約50厘米的大石頭,“這塊隕石是我在2004年花12萬買回來的,有300多斤重。” 黃興元得意洋洋地告訴記者,隕石價值極高,目前都是按克來賣,每克100元左右,他的這個寶貝可算是天價了。
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對於普通人來説很是陌生。對於隕石,黃興元從最初的感興趣,到後面的日漸沉迷,16年的時間,如同一場大夢。回憶起當年,他説,2001年時,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節目,當中提到了隕石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將來會升值。聽到有這種賺錢的機會,文化水平不高他開始一門心思研究隕石,跑到古玩市場打聽、到書店買書,可惜當時關於隕石的信息並不多。與“隕石”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很快到來。2004年,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黃興元在金堂縣雲頂山認識了一名60歲的老人,他在出售一塊“天石”。據黃興元回憶,老人告訴他,這塊“天石”以前是被供奉在寺廟裏的。
憑著自己自學的隕石知識,黃興元在多番觀察後,認為這塊“天石”就是一塊隕石。“賭一把,你就發財了。”在老人的勸説下,他用12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塊300多斤的隕石。“説白了,當時就是年輕氣盛,想發財,希望能夠借此一夜暴富。”12萬元,在2004年可以買一套房子,但黃興元並不後悔,他認為,這項投資,必將得到高額的回報。這塊花費了黃興元12萬元的“天石”,開啟了他的尋石之旅。此後,他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發現了隕石收藏的“新世界”,並很快沉迷其中。
“我看書上説的,只要一個地方出現了隕石,周圍肯定還會有散落的小塊隕石。”抱著這樣的信念,他開始常年在金堂縣雲頂山、炮臺山、金堂山等地進行尋石之路。每次尋石,都如同苦行一般。黃興元會在天還沒亮時,就背著乾糧出門,到達目的地後,他會一直埋著頭尋找。餓了,吃口乾糧;渴了,喝口開水;鞋子褲子濕完了,穿幹;眼睛看花了,休息下再來……全心尋找,直到晚上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去,日復一日,每次尋找都得十天半個月。 即使這樣,撿隕石也並沒有黃興元想的那麼容易,空手而歸是家常便飯。至於撿回“廢隕石”的情況,那更是不勝枚舉。“這些都是歪隕石,早期我不懂的時候撿的。”黃興元指著窗戶護欄上堆放著的石塊説,這些“隕石”中,有玻璃塊、有廢鐵、有錳,各式各樣,“當年沒少走彎路。”黃興元開始自學隕石知識,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在網上看隕石圖片,讀隕石相關文章,並自認為掌握了一些隕石的基本特徵。
“你看,這些隕石都有單質鐵,我曉得隕石必須要有這個。”他將磁鐵塊放到石塊上,磁鐵很快被吸住;他又拿起一塊拳頭大小的隕石,遞給記者,“不要看它體積小,有十幾斤,比普通的石塊重多了。”他又將300多斤重的“隕石”鋸下來的一個切面進行展示 ,“這裡面有反光的金屬點,還有外部表面有熔殼,氣印……這些都是隕石的特徵。”通過多年的學習,黃興元認為,現在自己對隕石特徵已經十分熟悉,不需要工具,一眼就能看出來。因此,他堅信,除了那些尋石初期找到的“歪石頭”,家裏剩下的40塊,都是隕石。這些隕石,對黃興元來説,無異於珍寶。“我從來沒有懷疑過,每天一起床,就要拿出來看一遍。”
5月8日下午,記者聯絡上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專業人士陳志剛一同來到了黃興元的家中,對40塊隕石一一進行了初步鑒定。見到專家的到來,黃興元十分興奮,邀請陳志剛到陽臺上,迫不及待拿出自己收藏了16年的300多斤隕石進行展示,“我這塊比你們大學博物館那塊隕石還要大。”
陳志剛仔細觀察了這塊巨石的外部結構,發現表面部分面積已經氧化,出現了黃色的痕跡,而隕石是不會氧化的。同時,這塊石頭也不具備燃燒疤痕和氣印(指由於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留下類似手印的形狀)。不過,雖然石頭很重,兩人一起才能挪動,但當對這塊石頭鋸下來的一塊切面進行檢驗時,卻發現重量並沒有達到隕石的標準。接著,陳志剛將專業磁鐵往石塊上靠,磁鐵很輕易地被吸引住了,確實證明內部含鐵。然後他從包裏拿出一支刻刀(硬度5.5度),在石塊表面劃了劃,出現了明顯劃痕,取出一塊白色瓷板,在上面進行刻畫,留下紅色條痕,使用放大鏡觀察是屬於金屬物質。“隕石是不會留下條痕的。”陳志剛説,切面表面中確實幾個金屬點,但內部呈蜂窩狀,而隕石應該是緻密的固體。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多年從事礦物研究的陳志剛告訴記者隕石鑒定的方法,需要滿足五個條件:第一,岩石標本有沒有黑色的熔殼;第二是否是緻密的固體;第三,是否比相同大小的普通石頭重些;第四,是否能被磁鐵吸引;第五,是否由金屬組成或者在標本的破碎面、切面或者拋光表面能看到金屬的斑點。“如果符合上述條件的話,可能是隕石,如果大部分或全部不符合的花可能不是隕石。”
根據初步鑒定,陳志剛表示,黃興元所收藏的300多斤“隕石”並不能完全符合隕石的結構特徵,沒有黑色熔殼、不是緻密固體、重量不足。同時,並沒有相關歷史記載成都平原有隕石隕落的資料,因此,成都出現隕石的概率很小。 因為條件有限,不可能對每一塊石頭都做切面,或者用電子探針檢測,98%以上的待鑒物品是在目測過程中來確定是否有繼續檢測的必要。“如果他仍然希望鑒定的話,可以將切面送至專業鑒定機構進行技術鑒定。陳志剛還對其餘的石塊也進行了鑒定,幾乎都不具備隕石的結構特徵,其中有鐵礦石,銅礦、芙蓉石,也有無用的鋼渣,各式各樣。
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老館的大廳中部,一塊灰褐色、表面斑駁卻又透出金色光澤的大石頭躺在玻璃櫃裏。這就是目前四川已知的最大隕石———隆昌鐵隕石。經專家鑒定,這塊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合金,含量高達98%以上,幾乎是一塊純鐵;它的外形呈圓錐體狀,高46厘米、長44厘米、寬20厘米,卻重達158.5公斤,頂部表面較光滑、中後部佈滿近300個凹坑。據隆昌縣誌記載,隆昌鐵隕石于明代時隕落到隆昌縣城西北郊約五華里的道觀坪。
黃興元表示不會後悔,現在找隕石已經上癮了。只要找到石頭,不管是不是隕石,心情都會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