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鍵可退出全屏瀏覽
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

已瀏覽到本圖集最後一頁

【網絡媒體走轉改】甘肅舟曲“鬧春”:百人轉燈祈福

再看一遍 下一個圖集
2月14日夜間,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境內,二百餘名男性身著藍色盤口大褂,腰間纏或紅、或綠、或黃的各色絲質腰帶,將寫有菩薩名字的旗號迎到燈會聚點。 (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隨後,他們列隊背起燈籠,手持火把響器,隨鑼鼓節奏一步一步左旋右拐行進,眾人腳下的足跡猶如渾然天成的“神筆”,在空地處“寫”出“國泰民安”四個大字。這便是素有“藏鄉小江南”之稱的舟曲縣流傳了百年的“東山鄉轉燈節”。(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東山鄉轉燈節”起源於唐、盛于宋、昌於民國時期,是當地正月裏“鬧春”的高潮,又被稱為東山鄉村民的狂歡節,當地兩百餘名男子就是代代傳承的轉燈人。(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據説,唐朝開元年間,全國各地蝗蟲氾濫成災,因為蝗災怕火,從那個時候開始,當地人點上燈到處轉,蝗蟲遇火就死掉了。通過這樣一種手段就是為了驅災、祈福迎祥,消災去難。(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每年轉燈節自臘月初就開始準備,需先後完成破竹扎燈、糊燈貼花、捆紮火把等工序,到正月十四完成全部工作,開始轉燈,連續三日夜晚進行,每次約走20里路。(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如今的“東山轉燈節”吸收了宗教文藝精華,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表演形式上,均發生很大改變。它既包括傳統的轉燈踩道、迎燈送福,也包含保祐一方平安、盼來年福壽康寧、五穀豐登的新內容,今年該民俗活動更首次從東山鄉來到了舟曲縣城。(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轉燈人手中提的手工扎制綵燈樣式非常多,圖為背著綵燈吹嗩吶的轉燈人。(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在轉燈過程中,鄉鄰間感情步步拉近。(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
這次轉燈活動走進舟曲縣城,鑼鼓齊鳴、人山人海的祈福氣氛,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觀看。(央視網記者 王小英 報道 衛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