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曲在很多人看來是可望不可即的工作,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音樂素養,然而,一個僅讀過初中、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農民,卻在為自己的作曲夢而努力著,他就是西安市灞橋區石家道村63歲的村民閆德強。
  • /
    2013年4月6日下午,閆德強沿著灞河邊走邊寫詞譜曲。63歲的他是石家道村人,在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當環衛工。出門的時候,閆德強習慣隨身帶著紙和筆,一有靈感就記下來。
  • /
    閆德強與作曲結緣,要追溯到1987年。當時他看到閻肅老師《織網謠》的詞之後,被詞的內容所打動,就立刻為這首詞譜了曲。説來不可思議,一個只拉過二胡、略懂音樂的農民竟然能譜出曲子。隨後,他把曲子寄給了一家期刊,雖然作品石沉大海,從此他卻對作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 /
    剛開始,閆德強靠收集各種歌詞、反復揣摩歌詞內容並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譜曲,雖然這樣比較省事,但有時候很難表達他自己的想法,後來他索性自己寫歌自己譜曲。這幾年,他先後創作了《灞柳情》《歌唱新西藏》《白鹿垣隨想曲》等作品,為陳忠實的詞《青玉案·滋水》譜寫的曲子,還得到了陳忠實本人的誇獎。
  • /
    閆德強的創作態度十分隨性,創作環境也很簡單,家中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桌椅。大多數時候,閆德強會在夜深人靜時,就著一盞灰暗的燈,趴在自己的床頭進行創作。
  • /
    一把二胡和一架極其普通的電子琴是家中僅有的兩件樂器,閆德強通過它們演奏或校對自己的作品。
  • /
    在家閒著的時候,閆德強會把編好的曲子輸入錄音機裏,跟著旋律大聲演唱自己的作品。上學時,他一直是學校文藝骨幹,還自學了二胡,唱功也不賴。
  • /
    老伴和兒子是閆德強的忠實粉絲,經常會上網聽他寫的作品,不懂音樂的老伴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好聽!好聽!”
  • /
    問及創作的初衷,閆老淡淡地説:“不為別的,也沒想過出名,就是想寫”。這麼多年來,詞曲寫作沒有給他帶來一分錢的收益。
  • /
    每次新創作的歌曲,閆德強都要和業餘歌手交流,希望他們能理解歌曲的內容,唱好自己的作品。隨著創作越來越成熟,村民們對閆老愈加佩服,村婦女主任還專門下載了他的幾首歌曲,作為廣場舞的背景音樂。
  • /
    雖然是農民,閆老對網絡並不陌生。王戰峰和他是同村人,早年曾一起演唱秦腔,王戰峰到城裏工作後除了繼續表演秦腔外,還在自己家中弄了一個錄音棚,閆老每寫一首作品,就交給他製作併發到網絡上。閆老的作品得以走出村子,收穫更多的聽眾。
  • /
    由於請專業歌手的費用很高,他們就親自上陣。閆老嗓音渾厚,面對錄音設備,一點也不膽怯,演唱自己的作品也是有滋有味,聲情並茂。他一直希望能跟知名歌手合作,特別是韓紅能演唱《歌唱新西藏》,楊洪基演唱《青玉案·滋水》。
  • /
    錄製好後,叔侄倆一起細細品味製作出的效果,反復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才由王戰峰上傳到網上和他自己的音樂博客裏。
  • /
    多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2013年6月份,閆德強正式被陜西省音樂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成為音樂家協會的一份子。拿著會員證時,他十分激動,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這個“野路子”出來的作曲者能被專業協會肯定。
  • /
    2014年7月,閆德強接到大眾音樂協會全國入選代表邀請函,邀請他8月8日到北京參見全國性的大型音樂展演活動。開始他還有點猶豫,不敢相信,諮詢參加過的朋友後,抱著學習和開闊眼界的想法,他很快報了名,並按照會議要求匯去了2800會議費。
  • /
    相繼而來的認可,和夥伴們的鼓勵,讓閆德強決定辦一場個人作品演奏會,為自己的作曲生涯做個小結。2014年7月26日,週末一大早,他和樂隊就來到了灞河邊的長廊,開始排練。這個樂隊的成員都是附近企業退休的工人,人最多的時候有10余人,他們是閆德強作品的首批演奏者。
  • /
    好奇的鄉親紛紛趕來,想親耳聽聽閆德強的作品。27年來,一手掙錢養家,一手執筆譜曲,閆德強終於獲得了應有的矚目,不再年輕的身影,散發出平凡而耀眼的光芒。
  • /

一個農民的作曲夢

攝影報道/開爾 責編/劉靜
投稿郵箱/1714523629@qq.com

【媒體轉載須經央視網及作者授權】2014/07/29
我來説兩句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