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4 Vol.106

掃一掃 立即關注
網絡新聞聯播官方微信

城市攝像頭違法竊取隱私,是真的嗎

好萊塢大片《全民公敵》呈現了一個被嚴密監控的世界,那句經典的臺詞——“別抬頭,因為一抬頭就被監視了!”用在今日似乎特別恰當。或大或小,或隱或現的攝像頭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記錄著人們的表情與動作,甚至會在你毫無知情的情況下公開傳播你的個人隱私視頻。

記者:李德尚玉、孫肖萌、唐詩穎
責任編輯:黃佐春
求證

監控攝像頭無所不在,人們沒了隱私?

最近,“上海高院法官涉嫌集體招嫖”事件轟動一時,讓監控視頻火了一把。6月9日,上海法院4名法官在受邀外出用餐時,在惠南鎮衡山度假村內的夜總會包房娛樂,接受異性陪侍服務。這段“私人生活”,最終因一位“爆料人”獲取了酒店監控資料而將其公之於眾。

本世紀初,公共安全問題成為國際上普通受到關切的重要議題。我國也開始了“平安城市”建設,促進了視頻監控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量應用。據安防行業信息諮詢機構中安網統計,我國的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350億元發展到2012年的809億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城市的電子攝像頭數量都在20-30萬個之間。除了政府有關部門為社會管理需要設置的治安、交通等攝像頭之外,還有大量的社會機構、單位、商戶甚至個體自己設置的攝像頭。

然而最近,“攝像頭窺探隱私”的新聞屢見不鮮,有網民和專家指責其“涉嫌違法”。那麼,城市攝像頭違法竊取隱私,是真的嗎?

考證
安全利器:防盜防暴防事故

央視網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玉淵潭南路附近的某商場,發現除了正常的進出口處設置的攝像頭以外,在進入廁所狹窄的走廊上也安放了1-2個不等的攝像頭。對於這種情況,記者詢問了商場內部的一些售貨人員,她們表示,安放攝像頭很有必要,“現在小偷越來越多,一不留神,可能就會出現順手牽羊的人”。

記者在折返的途中一路步行,經過了幾家小店,幾乎每家每戶都安裝了攝像頭。店家表示,雖然店小,但是有時候忙起來就顧不了那麼多,店內財物如果發生被盜的情況,還可以通過監控畫面獲取信息。

“攝像頭對我們還是有用的,至少對犯罪分子是個震懾。”的哥司機老王説,他的車去年就已安裝了GPS定位監控系統,出現緊急情況,按動隱蔽按鈕後,車輛背後的LED顯示屏會顯示報警字樣。安裝在出租車上的攝像頭所拍照片,全被傳輸到客運管理處監控平臺,只有公安機關憑相關證明才能查詢,乘客尋找失物需通過運管處查詢。

城市攝像頭錄像不僅對盜竊取證起作用,而且對於公共場所糾紛、突發事件取證都起到關鍵作用。警方利用監控錄像破獲的案件不勝枚舉。

“監控者”的娛樂工具

但是,攝像頭的增多的確存在不少隱私洩露的隱患。

有爆料人給記者提供了一段監控錄像,這段錄像記錄著一對年輕情侶站在無人的公共場所做出親昵動作。播放時,視頻中不時傳出“擺低點……對牢面孔,太近不清爽”、“花癡哦……哎喲,又來了,老多趟了……”等對監控錄像進行評價的畫外音。

在近3分鐘的視頻裏,“監控人員”不但評論、嬉笑,還時不時發出指揮,要求調整攝像角度全面拍攝。所謂的“監控人員”,無疑就是監控室的工作人員。

置身公共場所也有隱私權

記者走訪時注意到,在很多地方,大到超市,小到雜貨店,監控攝像頭幾乎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公共場所是否無隱私可言?一個人選擇置身於公共場所,是否等於放棄了隱私權?

“一個人選擇置身公共場所,並不意味著其就自動放棄了隱私權。”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表示,“‘隱私’的概念是指,與公民個人私生活密切相關的私人狀態和信息,並且不希望被他人知悉”。

李曉兵進一步表示,每一個人在實際生活中都要參加公共場所的各種活動,但是其現身於公共場所並不是以曝光其個人隱私為目的的,在公共場所活動同樣也應該主張對其隱私權進行保護。在某種意義上,隱私權應該是現代社會公民的一項基本但重要的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人在公共場所的個人行為被監視器、錄像和視頻公佈出來,在某種意義上並不能簡單地認為其個人的隱私權遭到了侵犯。公共與隱私的界限並非總是涇渭分明,也無法用一個簡單的原則劃分清楚,很多情況下需要根據具體的情境來進行分析,應當結合具體情況來認識公共與隱私的關係。

攝像頭窺探隱私是否違法

目前,我國在公共場所監控攝像頭的使用、安裝規範與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尚存在不少空白。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介紹,現實中,因為侵犯公民隱私權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極少。

如果攝像頭拍攝的錄像不能妥善管理,會不會助長網絡隱私侵權的氾濫?

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河南省公共安全技術防範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在公共場所等安裝技防設施時應當設置明顯標識,以提醒公民注意自我保護隱私權;個人或單位擅自傳播公共場所監控視頻將被罰款。

攝像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對公共場所中的個人信息有保管、處置的權利,但這種保管、處置的權利要以其內容不影響和侵犯他人權利為前提,他們對於公共場所中個人隱私的保護應該共同承擔法律責任。在具體個案中,甚至還要考慮到主觀因素對於此類侵權事件的影響。

“這是通過立法的方式來對公共場所個人隱私權加以保護的一種嘗試,其效果如何以及其本身的正當性問題更是社會各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點。”李曉兵説。

英國街頭:平均11人1個攝像頭

據説英國是全世界攝像頭最密集的國家,那麼,英國是怎麼做到維護公共安全的同時,又有效保護居民的隱私呢?

根據英國安防行業協會披露,英國全景的閉路攝像頭多達590萬個,平均每11個英國人就擁有一個監視攝像頭,而其中的75萬個則設置在醫院、學校等敏感地點。超密集的攝像頭會讓英國的治安更好,破案率更高,一旦發生問題,由於監控的因素,警察也會第一時間得到通知並趕到現場。

從2013年8月12日開始,英國政府將實行一項關於使用監視攝像的行為規則,並首先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實行。該規則對政府機構和警察使用監視攝像的行為提出限制,其中第一條就規定:使用監視攝像需要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合法的目標,並且要有明確的緊迫性,同時,也要考慮監控對於個人和個人隱私的影響,所以要盡可能地保持透明度,包括公佈能夠讓公眾了解信息和投訴的聯絡地點。

此外,這項法律還規定要設立一個監視攝像專員的職位,而新任命的監視攝像專員將負責監督監視攝像行為規則的執行情況,並根據情況提出可能的修改建議。但是新規只涉及到了一小部分的監控攝像頭,而且對於違反規則的行為並沒有提出懲罰措施。

結語

隨著監控探頭的普及,近年來利用監控視頻幫助警方破案的案例數不勝數,不法分子因為監控鏡頭的存在而無處遁形,這的確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提供了技術支持,有利於保護人們的財産和人身安全。但我們也需要完善的規則制度來對公共場所中個人隱私進行保護。公共場所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是否可以安裝攝像頭,對於其安裝的攝像頭又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相關法律應該予以明確。監控錄像的保管、調用,監控人員是否需要經過資格認證等諸多問題,都迫切需要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範。

專題評價: 留言支持留言反駁
分享到
辟謠聯盟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