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陳分新
央視網訊(記者 王甲鑄)全國人大代表陳分新是陜西安康的一名村支部書記,他所在的陜南山區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漢江和丹江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陳分新希望中央財政對陜南的水源地補償機制能夠常態化,並進一步固定下來。
為了保護漢江水源,2003年以來,國家和陜西省對陜南明確要求走“循環發展”的路子。這樣一來,當地的經濟發展在特定的條件下,受環保準入門檻的限制,無法走工業化的路子,發展比較滯後。地方財政有限,一方面環保設施、水源涵養區的保護等需要大量投入,另一方面也無法提供更多的惠民公共服務。
陳分新希望從國家層面,對陜南當地的社會事業建設上能夠取消地方的配套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來全額撥款。另外一方面陳分新希望中央指派的國有企業對陜南的包轉和定點扶貧力度再大一些。
“建立循環工業項目,用五年時間建立規模,因為縣域經濟還是要靠規模經濟的發展。還有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高鐵、高速公路、互聯互通等,這些大的項目給陜南一定的傾斜,讓我們陜南即承擔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確保到2020年和全國一起脫貧同步實現小康。”
陳分新説,每次到京參加全國兩會,各級政府都會提供各種素材和數據,希望把這種呼聲帶到兩會上。“這幾年來,非常感謝國家對陜南發展的關心,生態補償也在逐年遞增。但為什麼我們還在繼續提呢,就是希望它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建立起來,這樣老百姓就會更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水源地保護的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