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現運營的近180座機場中,70%虧損,江蘇13個省轄市9座機場有7個“吃不飽”。記者深入調查發現,江蘇不少地市規定所屬各部門、各單位每年包機出行的次數,甚至出臺文件強迫下屬單位包機出國出境考察,為機場“輸血”。
近年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各項事業與國外接軌,日益上升的交通運輸需求已經不完全局限于路面,乘坐飛機“空降”已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出行方式,然而航空運輸的高成本,以及相對高額的票價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
機場現在已成為城市的發達與否的標誌性建築,但機場的運用率與城市的發達程度以及居民的生活收入水平成正比,顯然當地有關部門盲目的建機場是導致機場“吃不飽”的主要原因,然而有關部門不僅沒有就這一問題深刻檢討,解決虧損的情況,還以為機場“扭虧為盈”為藉口,大行奢侈包機之風。筆者敢問,政府包機真的能解決機場虧損問題麼,如果能那麼政府包機的錢是從那裏來的,難道説納稅人的錢就是用於為有關部門的決策失誤來買單的麼?如果不能,那麼筆者是否可以理解為?這又是一起借公之虛,行浪費之實的行為呢?
筆者以為,有關部門想要“亡羊補牢”包機絕不可取,首先,包機對機場這一巨大的機器運轉的做用是杯水車薪,解釋其為為機場扭虧為盈顯然太過牽強,且高額的成本是對財政支出的巨大浪費。想要扭轉乾坤就要對其機場進行實質性的整頓,對之前的決策失誤進行調整,該關閉的就關閉,該縮小規模的就縮小規模。再者吸引外資融入,加強本地特色建設,發展旅遊等,一點點的喂飽機場,而不是説“一人做事一人當”自己捅簍子自己補,這樣只能一錯再錯不能跟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