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攜手”融合教育 助力殘疾人展現自強風采

央視網評論員劉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全面系統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努力促進和保護殘疾人權利和尊嚴,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情況。書中還特別指出對於殘疾人進行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

辦好殘疾人教育,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意義重大。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為了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權,推動殘疾人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我國頒布並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制定實施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旨在著力辦好特殊教育,努力發展融合教育,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

改善殘疾人受教育的條件,殘疾人教育體系日趨完備。中國殘疾人教育以教育部門為辦學主體,民政、殘聯和社會力量輔助,涵蓋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統籌推進,普特結合。建立起從幼兒園到高等院校的殘疾兒童和殘疾學生資助體系,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學雜費,從而實現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階段的12年免費教育。這些舉措對殘疾人而言無疑是幫助他們補齊人生的短板,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能夠通過知識去改變命運,掌握一定的技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各地按照“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通過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招生能力、擴大普通學校殘疾學生隨班就讀規模及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而殘疾人非義務教育也在穩步發展。不斷擴充殘疾兒童學前教育規模,除普通幼兒園積極招收殘疾兒童外,還鼓勵特殊教育學校增設學前班或附屬幼兒園,將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納入幼兒資助範圍。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相比于成年人更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他們而言,來自教育的力量就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最有效途徑。

融合教育,打通殘疾人享受普通教育的特殊通道。對於教育資源而言,絕大多數的資源是普通學校的教育,儘管我國殘疾人總數體量較大,但是相比較而言這個群體還是比較分散的,所以在接受教育的階段也儘量根據各自的特徵能夠和普通教育融合,這既是對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培養殘疾人融入社會,以及其他人對殘疾人關愛等有效的方式。為此,在2017年,融合教育首次寫進《殘疾人教育條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等文件均提出全面推進融合教育。各地不斷完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加強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配備專兼職教師,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殘疾學生規模不斷擴大。

殘疾人是社會的一份子,對殘疾人的關懷關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文明進程,而教育是一項人類所特有的社會活動,教育於人類而言是繼承歷史與改革創新的基石,對於提高殘疾人的教育更是一種時代進步的標誌。相信隨著全社會行動起來,朝著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不斷邁進,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不斷提升。(央視網評論員 劉波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