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評論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9月12日 09: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日子裏,我們即將迎來改革大業的“不惑之年”。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明年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間,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將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推向前進,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書寫出一篇彪炳史冊的當代中國發展故事。而紀念改革開放,總結40年間方方面面的經驗和教訓,正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建構更加完善的、與現代化發展進程相適應的國家治理體系,並不斷增強運用這一整套治理體系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這是當前新一輪改革進程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並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更是百餘年來中華民族探索並不斷推進的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實際上,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在探索建立與中國實際相適應的國家治理體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為當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又以全新的角度開始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當前,我們黨已經明確認識到,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這項任務極為宏大,是一次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包含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改革的聯動和集成。 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程在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領域中的集中體現,就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構建並不斷完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相契合的政治制度體系。

  當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與新中國成立之初以及改革開放啟動之時的含義已經有很大不同。經過60多年的實踐探索,特別是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就是説,已經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本框架。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有充分的制度自信。

  在此基礎上,當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議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使既有的政治制度運轉起來。就是説,通過不斷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使得已經建立起來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在治國理政的各項活動和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就是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的要求。相應地,也應通過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發揮好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作用。

  其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特別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按照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和六中全會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體系的改革和發展,使之更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更管用,更有效地應對和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以及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近40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實踐已經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法寶。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在堅持“四個自信”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紀念改革開放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深入發展,將改革大業進行到底!

  (作者韓旭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

編輯:陳千里 責任編輯:張雷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