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以綠色低碳為全面小康鋪就幸福底色

央視網評論員方正

  本週是全國第30個節能宣傳周,7月2日又是全國低碳日,兩項活動疊加舉辦,充分顯示出我國對推動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倡導低碳生産生活方式的重視程度。從“綠水青山,節能增效”到“綠色低碳,全面小康”,兩個密切相關的主題,深刻詮釋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為我們描繪出小康社會的幸福底色。

  那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如何優化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節能增效、助力小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呢?答案就是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營造節能降碳的濃厚氛圍。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將綠色發展理念普及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讓公眾深刻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低碳意識,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才能成為大家日常的標配。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不僅需要通過宣傳周、低碳日這樣的節點來宣傳綠色發展理念、普及相關知識,還應在平時多舉辦類似的活動,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把每一週都變成“宣傳周”、每一天都落實成“低碳日”。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其次要向公眾普及節能減碳的技巧。綠色低碳的口號我們早已了然于胸,但如何實現它還需要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妙招。比如,居家生活如何節水節電、環保省錢,生産辦公如何節能減排又增效,這些不僅需要理念的入腦入心,還需要知識、技巧的支撐。在這方面,不妨通過一些新媒體産品、宣傳畫或電視節目向公眾普及。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還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簡約適度是綠色低碳生活的應有之義。儘管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過奢華、浪費的生活。縱觀世界,人無數而物有限,只有向大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我們才能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因此,勤儉節約是永不過時的美德。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節約水、電、紙、糧食等物資,還要鼓勵低碳出行、推行垃圾分類、&&適度消費,讓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落地開花,讓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綠色低碳,行在當下,利在韆鞦。而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行動起來,以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為小康社會鋪就幸福底色。(央視網評論員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