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尋常事”是中國騰飛的鮮活注腳

特約評論員胡輝

人的福壽安康,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相較建國時,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升到了77歲。數字無言,卻折射出新中國70年的輝煌變遷。

有道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然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這個“歷史名句”卻漸漸被“人生七十尋常事”所取代了。70年前的舊中國,人均壽命才35歲,而今,在我國不少大都市,“人生七十”已屬“尋常事”,即便是在農村,七八十歲已不再稀奇。“人生七十”,這個里程碑式的變化,折射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眾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沒有溫飽,何來“人生七十”?新中國成立以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寫下了壯麗的經濟發展新篇章。2018年,我國人均GDP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19元增加到64644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新中國讓人民揮別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過去,民有所食、民有所衣,讓人民享有了殷實幸福的小康生活。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不斷提升民眾獲得感。70年來,從鄉村“赤腳醫生”到簽約家庭醫生,從缺醫少藥看病難到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我國醫藥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出臺,一處處為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帶給老年人更多獲得感;到2018年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計開工約7000萬套,約2億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以人民為中心,新中國讓人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為“人生七十”不斷夯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加碼,“人生七十”有了最美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寫入黨章。河北北部的塞罕壩林場,護林員正在探索把人工林改建成生態林,一個近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正在京津冀北部形成;沿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場生態修復的新實踐在萬里長江沿岸展開;雄安新區,正在構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從饑寒交迫到物質豐富、從缺醫少藥到病有可醫,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完成了奇跡般的“華麗轉身”。“人生七十尋常事”映照出一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也映照出一個“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造奇跡的偉大中國。(特約評論員 胡輝)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