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中秋月圓時】望月感懷,願祖國花好月圓

特約評論員木人

  今年的中秋節來得比較早。小長假過後,距離國慶節剛好15天。

  所以今年的中秋節,似乎是專門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典打前站、營造氛圍。而1949年的中秋節,是新中國成立的第6天,廣大中國人民的幸福快樂可想而知。

  新中國成立之日,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南方尚有戰事未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騰飛,生活巨變,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雖然月之圓缺早已是定數,兩節誰在先均屬正常,但相隔70年這“一前一後”的換位,也頗有些遐想空間。

  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國重要傳統節日。按照傳統風俗,這天家人相聚,一起吃團圓月餅團圓飯,一起賞月,一起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然而,我們讀古詩詞甚至近現代詩卻是相反的感受,幾乎所有的名篇名句都充滿著孤獨、離別、相思的淒美,鮮有真正歡樂喜慶。

  其實這不是詩人唧唧歪歪,非得把中秋節搞得那麼傷感。

  回望我們一路走來的足跡,能稱得上盛世的時光其實很短暫,戰亂、災荒、動蕩不安形成了歷史主線,愛恨情仇鋪滿路,月亮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也承載了人們無限的情感寄託。

  通訊和交通的不便也是相當重要的原因。不妨問問有經歷的長者,直到上世紀70年代,普通人從北京去烏魯木齊要多長時間?從北京到拉薩要經歷怎樣的艱辛?那會兒的城裏人,聽到騎自行車的郵遞員喊“某某某,信——”肯定會立刻興奮起來;如果聽到一陣摩托車響之後投遞員喊“某某某,電報——”,這個“某某某”立刻就變得神情緊張……當時這種昂貴迅捷的通訊方式帶來的,很可能是壞消息……

  如今,社會安寧,物質豐富,通訊交通進步何止一日千里……如果思念遠在上海的哥們,早晨買張高鐵票,中午在上海喝頓酒,晚上回家你不説,老婆頂多認為你在單位加了會兒班;如果你思念遠在馬尼拉的留學女友,一個週末足夠往返相見説悄悄話……即使遠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真見面稍費點勁,但並不妨礙每天視頻。

  關於中秋節的詩篇,註定已很難出現淒美孤絕的佳作了,即使艾青處在當下,恐怕也寫不出《我的思念是圓的》了。不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少了,是環境變了,“為賦新詞強説愁”畢竟很難出現極品。取而代之的是豪情奔放,激情盪漾,溫情似水,柔情蜜意……

  當然,不管現在客觀上團聚如何容易,通訊如何方便,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依舊能給每個人無盡的遐想。面對中秋月,人們依舊會思念遠方的親人,依舊會回味故鄉的溫情,但不再會凝視月亮心中問:你在他鄉還好嗎?家鄉變成什麼樣了……這種思念,應該是寧靜的,甚至還有一絲甜蜜。

  2019年中秋節過去了,月,還不夠圓。我們應該感受到,在山的那邊河的那邊有一群小精靈,一雙雙大眼睛凝望著月空,祈盼放飛心中的夢想。他們都是未來的才子佳人。

  期待2020,脫貧決勝,花好月圓。(特約評論員 木人)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