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他還是個孩子”縱容“熊孩子”

特約評論員馮海寧

1

  5月8日,有網友上傳視頻稱,在北京五棵松一家書店內一個男孩大聲念英文,一位工作人員禮貌提醒,卻遭到男孩指著鼻子呵斥。視頻中,男孩用手指著旁邊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稱,“信不信我抽你?”而其母親只是強調“小孩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卻並未有任何制止和道歉舉動。視頻一經發佈就在網上引發了關注和熱議。

  近年來,有關“熊孩子”的案例不少。上述新聞中的男孩顯然又是一例。該男孩在安靜的公共環境裏大聲念英文本來就屬於一種不文明、不守規則行為。但其接下來的行為更令人咋舌——當工作人員禮貌提醒時對工作人員説出“信不信我抽你”這種充滿粗暴、野蠻氣息的話來,還有其母親的表現都實在是讓人難以茍同。

  按理,監護人應該對孩子這種行為及時批評教育,並向書店工作人員道歉。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位可能是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説,“小孩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然後把男孩拉走了。家長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理由,既不教育也不道歉,又會對這個孩子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如果該女性是男孩的家長,無疑是極不合格的家長,不僅過去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讓孩子養成文明習慣,沒有培養應有的素質,而且在孩子粗暴行為發生後也不懂得科學教育,反而以“他還是個孩子”大事化小,這對於男孩是一種縱容,很有可能埋下後患。

  有人説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從這個事件來看,顯然證明這話沒有錯。因為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和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不客氣地説,“信不信我抽你”這句話不排除就出自家長之口,複製在孩子的腦海中,在某些場合就説了出來。孩子本來是一張白紙,給孩子灌輸文明還是灌輸粗暴,往往取決於家長。

  家庭無疑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和主要環境,文明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大概率是文明的孩子。而生長于野蠻粗暴的家庭,孩子不免會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

  如今,有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只重視學習成績,對道德、法治教育漠不關心,教育出來的孩子有可能是“學霸”,但從道德和法治角度審視,孩子或許是“低能”。

  視頻中這個男孩大概也是在家長和學校只重視學生主課考試成績的環境中成長的,所以,在公眾場合就缺少公共意識、道德素質,把別人禮貌提醒認為是“管”自己,繼而説出“信不信我抽你”這種粗話。

  可見,此類“熊孩子”事件不僅應從個體角度有所反思,還需要學校、社會協同發力。人生之路漫長,別讓現在某些不良行為影響孩子一生。(特約評論員 馮海寧)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