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著火,幸災樂禍不是正確的姿勢

特約評論員胡小麥

11

  昨夜一場酣夢,夢醒時分,發現朋友圈被巴黎聖母院大火的視頻刷屏了。火紅的烈焰,把教堂塔尖映照得紅彤彤,隔著手機屏,仿佛都能感覺到那份令人窒息的灼熱。

  這是真的嗎?有著852年曆史、屬於全人類藝術瑰寶的巴黎聖母院遭遇了火災,塔尖在人們的尖叫聲中坍塌?

  最新消息顯示,經過4個多小時燃燒,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聖母院建築受損嚴重,主體結構倖免于難。據報道,火災現場,數百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在啜泣,有人眼含淚花。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整個國家都感到心情沉痛”。

  同樣心痛的,還有世界各地的民眾。這座因法國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説而聞名於世的建築,每年吸引遊客約1300萬人次。每一個來到浪漫巴黎的人,恐怕都會把這裡當作一個首選的打卡地。

  然而,與這種痛惜之情格格不入的,是網絡上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有網友就説,“他們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為什麼不哭泣”“想起了八國聯軍的暴行”,有網友甚至直言這是“報應”等等。

  當烈火焚燒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卻如此幸災樂禍,令人唏噓,這不是對待人類文明遺産的正確姿勢。

  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跡之一,巴黎聖母院屬於法蘭西,也屬於全人類。這與我們的圓明園不僅僅屬於大清王朝,而同樣屬於全世界的道理是一樣的。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善良的人們都在哭泣;而圓明園被燒、被掠,正義的人們也一樣感到痛心和憤怒。

  帶給巴黎聖母院世界性聲譽的作家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這一天,就公開怒斥當時英法的侵略行徑。他説,“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富歸還被劫掠的中國”。

  這些其實都是歷史的常識,任何有良知的人,在面對人類文化的結晶時,都會表現出強大的道德勇氣和是非觀念,都會産生深深的刺痛感。

  重申英法當年的侵略行為,與現在的巴黎聖母院被燒並無任何直接的邏輯聯絡,不免強拉硬扯。把“輪迴論”拿來説事,只能説,總有一些人理智缺乏。此舉不僅於事無補,個人也不可能有任何長進。

  巴黎聖母院著火了,全世界的人民都很悲傷,都不願失去這樣一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厚重沉鬱的古建,相信這樣的想法也代表了這個社會的主流看法。當此之時,任何幸災樂禍的行為,除了自文其陋之外,並無任何現代性的價值與意義。(特約評論員 胡小麥)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