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餐問題頻出,説好的監管呢?

央視網評論員拙言

  最近,兩則關於“學生營養餐”的新聞刷屏,引發各方關注。

  9月12日晚,新浪微博網友@Haitaode發佈微博,“我老家,河南某縣,一個學校的學生營養餐”,所附視頻顯示學生在排隊領飯。視頻中,所謂的營養餐只是每人半碗素麵條。而公示欄裏的菜譜明明白白地寫著,當天的菜品應為雞丁炒西葫蘆、苞菜、蒜苔、大米粥。13日晚間,河南省教育廳官方微博發聲強調,確保4元膳食補助全部吃進學生嘴裏。據最新消息,事發地河南省商水縣已經對此事作出初步處理,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理。(人民網北京9月13日電)

  9月3日,江西萬安縣部分學校學生營養餐出現疑似發黴、變質等問題,有家長反映孩子午餐後出現腹痛。根據萬安縣順峰小學學生家長提供的診療證明書顯示,有學生被診斷為食物中毒。9月5日,萬安縣委宣傳部通報稱,已啟動對疑似胃腸道疾病的排查。相關部門已經依法依規對餐食供應方萬安珍百味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處理。(9月6日,新京報)

  被調包減料的營養餐、發黴變質的營養餐、蹭吃學生營養餐的老師……搜索近幾年相關資料,一些關於“營養餐計劃”的負面新聞屢屢見諸報端。為何一項好政策在實施過程之中卻變了味?只有一個原因能説明問題:監管不嚴。

  2011年11月,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率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餐計劃”)試點工作。《意見》規定,連片特困地區營養餐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學生在校時間200天計算),每年補助總額達160億元,所需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2014年,財政部進一步將營養餐補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天補助4元。2016年12月,教育部舉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部簽字儀式,這標誌著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由重點突破進入了全面覆蓋的新階段,也意味著“營養餐計劃”將惠及更多貧困地區學生。

  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7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用於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使試點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涼飯現象基本消除,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從宏觀效果上來看,這項惠民政策為保障貧困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國家的鉅額財政投入,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眼裏卻成了誘人的待分割的“蛋糕”。營養改善計劃覆蓋面廣、涉及環節多,再加上一些地區和相關部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一些不法之徒鑽空子乃至形成“潛規則”,國家財政資金成了違法者的錢袋子,貧困地區學生的利益更是直接受損。

  一項好的利國利民政策的實施,必須要做到監管有力且有效。監管必須未雨綢繆,只有讓監管跑在問題前面,才能從源頭上防止好的政策執行起來不走形,才能杜絕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動歪腦筋、想在惠民政策上“分一杯羹”的企圖;監管必須是“帶電的高壓線”,無論是追責還是問責必須有力度有剛性,否則就是毫無震懾力的一紙空文;監管必須針對痛點、難點甚至是疑點問題,才能讓各項措施真正落地起到實效;監管必須織密網,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確保每一份營養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塊錢都吃到學生嘴裏。

  在2012年6月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5個配套文件中明確規定:實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學校負責人應輪流陪餐(餐費自理),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營養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試問,如果河南省商水縣和江西萬安縣相關學校負責人能做到陪吃,被調包甚至發黴變質的營養餐還能流入孩子們的口中嗎?

  一碗偷工減料的素面是小,其所觸及的百姓利益為大。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和良心工程。在“學生營養餐”的問題上,不僅安全和營養不能流失,監管者和執行者等相關部門的良心更不能流失。正如河南省週口市商水縣委網絡管理中心官方微博@商水發佈對此事做出的回復中所承諾的一樣:舉一反三、全面排查、加強監管力度,這不僅是商水縣應該做的“亡羊補牢”工作,也應該是其他地區引以為鑒的教訓,唯此,才能確保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真正惠及更多貧困地區的學生。(央視網評論員 拙言)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