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我和老公相識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我就讀于蘇州鐵路師範學校,每次從湖南武岡的偏遠山區到蘇州,都得經歷一番三天三夜的舟車勞頓。
那個寒假,我們從蘇州到上海火車站轉車回家,在上海回婁底的列車上認識了當列車員的老公。後來才知道,老公全家都是客運段職工。他父母和他們仨兄弟都是跑過車的列車員。幾十年歲月滄桑,他們就在滾滾的車輪之上,度過了他們的青春,也目睹了鐵路旅途的各種變遷。
公公年僅12歲就成了孤兒。聽他老人家講述,當年他父親是參與橋梁設計的,在哈爾濱鐵路建設施工中犧牲了。成了孤兒的他餓了在車上吃,累了在食堂睡,列車成了他流動的家,直到他年滿18歲成為一名鐵路正式職工,成了支援大西南鐵路建設中的一分子。説起當年跑車的經歷,公公就一個字:“苦”。那時候,他跑佳木斯到哈爾濱,北方的列車上一到冬天北風呼呼漫天飛雪,綠皮車上沒有空調,那種凜冽和寒冷可想而知。
1982年,公公和婆婆都在懷化客運段工作。婆婆也跑車,她跑懷化到柳州,全程14個多小時。一開始,她跑的是蒸汽機車,再後來才跑內燃機車。車上工作最困難的就是搞衛生。尤其是蒸汽機車,因為燒煤的緣故,車上衛生條件差,列車員必須一到站就抹扶手,每到大站還得清洗車體上的黃杠,路途都要下功夫清理衛生死角。每回列車到達終點,掏暖氣管,搞衛生,常常兩個小時才能打掃完畢。公公跑車時椅子是木制的,婆婆跑車時開始有了皮椅,但是每趟車退乘給坐椅“刷頭油”這道清潔工序卻是馬虎不得的。另外,每趟列車上,列車員還得負責查票,手動補票,幾乎很少有時間能夠休息一下。
90年代左右,老公和他的兩位兄長也都成了鐵路職工。兩位兄長是列車上的廚師。老公跑懷化到上海的K1473,每趟車出乘有38個小時左右。在列車上熬夜是常有的事。因為熬夜,飲食不規律,他的腸胃一直不太好。
那時候,我家在偏遠山區,假期返校買火車票,最起碼得坐4個多小時汽車到邵陽,再在邵陽火車站排上長長的隊伍,在酷暑或嚴寒中漫長等待。為了返回學校,我常常求助於婁底或湘潭的同學,在臥鋪一票難求的假期,鑽車窗、擠餐車、金雞獨立,都是常有的事。回想往事,老公説當年小小的我背著重重的行囊讓他心生憐惜。而當時未實行實名制,在人滿為患的假期裏,老公在車上查票、補票,為旅客服務,也不是一般的辛苦。
令人欣喜的是,鐵路從未停止提速的步伐。而今,普速列車到上海,只需20小時左右,節約了近一半時間。更令人驚喜的是,2014年底滬昆高鐵湖南段開通,懷化與上海之間已經7個小時便可抵達。
懷化開通高鐵首日,公公和婆婆按捺不住興奮之情,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去體驗了坐高鐵的感覺。與自己當年跑車的經歷相比,天壤之別的感受讓老人不禁感慨:“現在這年代,真的好啊!”
而今,我的老公已成為一名高鐵列車員。在舒適快捷的高鐵上,他不再需要週而复始搞衛生,不再需要候于車門逐一查看車票。實名制的實行讓旅客出行更從容,列車員的工作條件也得到進一步改善。熬夜少了,衛生好搞了,車上也沒有那麼摩肩接踵了。今年暑假以來,高鐵外賣讓旅途餐飲“動”了起來,“復興號”也以350公里時速從京滬鐵路,從京津冀,一步步駛向我們的生活:今年國慶期間,湖南管內每天開行2對“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了!
“中國標準”跑出“中國速度”。“復興號”載著國人滿滿的自信開跑,讓中國鐵路又翻開了新的篇章。身為鐵路人,我們為鐵路的日新月異而高興,而身為旅客,當我們乘坐著高鐵,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奔上“説走就走的旅行”時,當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奔向“回家的路”時,這種幸福感又豈不是真真切切的?
“希望我能早日跑‘復興號’,到時候,旅客坐車就能更快了。”老公説這些時信心滿滿,女兒卻搶過了他的話:“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高鐵列車員,以後我跑車肯定比爺爺奶奶、比爸爸和伯伯們跑車的條件會更好,速度會更快,坐車也會更舒服了。”(作者 胡輝)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