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擼起袖子加油幹,東北振興前景可期

特約評論員張茂榮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提高,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新一輪東北振興全面啟動,東北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東北地區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振興東北”從來都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詞。加快東北全面振興,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産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2003年,我國首次提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經過十年發展,東北振興取得明顯成效。但這兩三年來,東北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引起國內外關注。2016年上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GDP增速分別為5.7%、6.7%和-1%,形勢不容樂觀。作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東北經濟衰退引發全社會憂慮。因此,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殊為必要,這將彌補東北經濟這一我國經濟發展的“短板”,避免“木桶理論”在我國經濟領域成為現實,確保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振興東北經濟,首先要理順體制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制約東北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體制機制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轉變計劃經濟體制思維,不形成健康良性的創業氛圍,東北振興將是“紙上談兵”。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在東北地區開辦企業所需要的程序,是全國各地區中最繁瑣和漫長的。因此,當地政府需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服務型政府,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當地政府要學會用經濟、市場、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管理部門要做到“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難事不放手”。當地政府還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簡政放權,從財政、稅收、金融及服務等方面為創新創業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

  推進國企改革是東北振興的重中之重。東北經濟改革的起點和重點是計劃經濟下的國有企業。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2016年上半年在東北三省所做的調查,整個東北的“僵屍企業”問題極為突出,僅遼寧一省,其無資産、無生産、無償債能力的“三無僵屍國企”就達830余家。因此,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過程中,必須正視前一輪振興沒有很好解決的國企改革遺留問題,把東北國企改革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升級有機結合起來,以國企改革發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還要加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混改國企所在行業的壁壘,破除壟斷,引入市場競爭。

  振興東北,需要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目前,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東北三省總共僅7家企業上榜。其中遼寧5家,吉林和黑龍江各1家。因此,新一輪東北振興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國企與民企,支持民企轉方式、調結構並進入“新經濟”領域。要通過産權制度安排,穩定民企預期,保障其合法權益,更好激發民企活力和創造力。要優化民企發展環境,降低實體經濟領域民企成本,增強盈利能力。要激發民營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其財産權和創新收益。從長遠來看,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將成為東北振興的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地區人口、資源、産業、人才、基礎設施、區位等支撐能力很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因此,只要我們準確抓住問題癥結、認準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東北振興就大有希望。(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張茂榮)

網友立場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