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分析人士認為,在這場由選舉開始的政壇亂象中,黨派利益佔了上風,首相布朗則成了犧牲品,而保守黨和自民黨這對新生的政治盟友,今後的執政之路恐怕也很難一帆風順。
大選前的英國,經濟復蘇緩慢,失業率創14年新高,民眾對工黨政府感到失望,因此保守黨打著改革牌在競選中一路領跑。然而,圍繞著經濟、外交和社會難題,沒有一個政黨拿出確實有效的“藥方”,反而令選民們猶豫不決,最終的結果就變成了工黨所獲議席急劇下降,主要政黨得票相對分散,無多數議會因此出現。
選舉結果一齣,市場急劇動蕩。投資者希望,贏得最多議席的保守黨能夠和自民黨儘快組閣,穩定市場。與此同時,保守黨和自民黨的組閣談判也在加緊進行,面對這種局面,同樣也在爭取自民黨的工黨決定作最後一搏,但障礙在於:自民黨黨首克萊格明確表示,不希望布朗留任。5月10日,布朗宣佈辭去工黨領導人職務。分析人士説,布朗自知成為聯合組閣“絆腳石”,迫於黨內壓力選擇辭職,以犧牲自己的方式為工黨與自民黨談判加碼。
然而,隨著工黨和自民黨組閣談判破裂,布朗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頭。分析人士説,眼見工黨與自民黨組閣無望,布朗明白再糾纏下去,對工黨今後在公眾中的形象不利,最終只能選擇辭去首相職務。英國《每日電訊報》一針見血地指出,布朗突然宣佈辭職,似乎是在向人們展示一個為國家利益而犧牲的政治家角色,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基於黨派利益基礎上的決定,這是“英國民主黯淡的一天。”
對於保守黨和自民黨聯手,路透社解讀説,兩者在內政外交方面的政見差異頗大,並非“天生盟友”,雙方能否在今後的執政道路上彌合分歧,帶領英國走出經濟衰退陰影,仍需觀察。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