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格桑德吉:紮根高原 為古格遺址種棵樹

新的工作、新的環境,對多年來一直求學在外的格桑德吉來説都是考驗,真正到農牧區工作,她才感到了農牧區基礎設施落後、各類社會資源匱乏。近兩年的時間裏,格桑德吉完成了自身的轉變,為古格王朝的這片綠做了應有的貢獻。 [詳細]

點擊查看
  • 中國好人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上,真情的幫助猶如一盞盞明燈,驅散些許黑暗。央視網關注您身邊的好人。

  • 行走天山下

        記者對分佈在天山南北的11個師(墾區)深入採訪拍攝,用真實故事、實地圖片真實記錄兵團人60年屯墾戍邊情。

  • 我的青春我的村

        報道活動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題,採訪報道其典型事跡,展示新時期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與生活。

中國好人

    2012年7月31日,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揭曉2012年7月“中國好人榜”名單,105名身邊好人入選“中國好人榜”,“90後最美鐵警”李博亞、見義勇為“高富帥”周江疆等時代楷模紛紛上榜。為弘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高尚情操,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活動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中央文明辦選擇活動開展有特色的地方,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主辦。

  • 陸蘭軍:一家三代接力守衛哨所

        他是一名民兵哨長;他一家三代接力33年守衛哨所;他説,只有在哨所住,才感覺到邊境的安寧。
        陸蘭軍,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峒中鎮尖峰嶺哨所哨長。他戍守邊疆22年來,先後執行巡邏、觀察任務1700多次,在高山密林中巡邏行程5萬多公里。[詳細]

  • 范振喜和他的“塞北第一村”

        1987年,從部隊復員一年多的范振喜當選為周臺子村黨支部書記。
        范振喜認為,建新民居絕不是簡單地拆舊房建新房,它既關係著民生,也影響著經濟發展;既關係著外在的美,也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詳細]

  • 翟光利:十三載義務修山路

        翟光利1930年出生於遼寧省遼陽市一個農村,1958年隨部隊挺進北大荒,後來轉業到牡丹江市林業局。
        翟光利原來在平房住的時候就樂意幹點掃街、墊路的事兒。他發現小路給鄰里帶來的不便後,便開始了“修路工程”。 [詳細]

  • 韓克勤:用心點亮萬家燈火

        她是一名電力工人;19年來,她一直在基層一線服務群眾;她説,我要用心來點亮萬家燈火。
        1993年,韓克勤進入蘇州供電公司,這一幹就是19年。從普通工作人員到業務組長,她經手的業務成千上萬,至今保持“零差錯”、“零投訴”記錄。[詳細]

  • 余錦柱:我是山林的“眼睛”

        他是一名瞭望員;子承父業的他,也想讓兒子接班;他説,眼睛望得多遠,肩上的責任就有多大。
        余錦柱,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尖子嶺森林瞭望臺瞭望員。34年中,他觀察生産用火15萬多次,準確報告火警284次,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詳細]

  • 張小元:爸爸活著就有家在

        半個小時後,爸爸醒了,她又幫爸爸洗臉、刷牙、吃飯……安頓好後,快七點了,她急忙趕往學校上早讀課。
        午休一小時,她又一路小跑著趕回家,給爸爸熱菜、喂飯、喂藥……晚上做完幾份家教,走回家已是淩晨。 [詳細]

  • 老校長衛中奇:開辦122家分校

        他是一位退休老人;16年前,他創辦了山西首家市民學校;為了這個學校的發展,他曾在一年內住了7次院。
        作為山西第一家市民學校的創辦者,衛中奇和學校一起走過了16年,其辦校經驗還被中央文明辦向全國推廣。[詳細]

  • 莊燕勞忍痛割愛為完成戰友遺願

        蕪湖市鏡湖區赭山街道85歲的莊燕勞老人,60年前,在朝鮮戰場上,戰友犧牲前,一個請求,讓他銘記於心。
        回國後待出生的兒子長到1歲半時,莊燕勞便毅然將親生兒子送到了黃山市已故戰友的父母身邊,替戰友照顧其父母。 [詳細]

    《我的青春我的村》報道活動以“大學生村官”為主題,採訪報道其典型事跡,展示新時期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與生活,為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村官隊伍提供學習的榜樣和經驗的借鑒,從而堅定信心、紮根基層,為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建設發揮更大的力量。

結語

    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走近你、讀懂你、為了你、依靠你。央視網記者深入基層,以貼近民生的視角,為您帶來生産生活第一線最鮮活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