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歲月的長河中,十年,不過是一瞬。而在經濟、交通、教育、文化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十年的變化足以讓人驚訝。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回望過去的十年,您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變化?展望未來的十年,您有著怎樣的夢想和期待?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的家。讓我們在感受變遷、觸摸幸福、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托起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詳細]
家鄉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過去的小縣城,如今變成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家鄉的土坯茅草房,變成了小洋樓,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路上車水馬龍。
創業,源於我對夢想的執著。2009年12月,飽受發展資金困擾的我們,獲得了政府的一筆15萬元大學生自主創業專項創新基金,解了燃眉之急。這些支持其實是基礎,是信心!
活了這麼大歲數,國家的好政策都讓俺趕上了,農民種地不但不交稅,國家還給種糧補貼;孩子們上學免除了學雜費,現如今老百姓也能按月領取養老金,這種事在舊社會連想都不敢想!
十年,夢想照進現實,變化中感受幸福
1978年,我月工資加補貼是52.50元。到了2000年前,我的月工資水平達到了1800多元。與22年前的1978年相比,工資翻了36倍多。如今,我的月工資漲到了4000多元,仍與34年前的1978年相比,翻了80多倍。我從當年一個一無所有的無産者,變成了現在有房、有車的“富”有者。
10年前,我騎自行車倒公交車上下班,路上花費1小時;10年後,我家門口就是地鐵站,上班只需中間換乘一次,總共花費半小時。10年前,家裏的電視機是29吋,大傢伙十分笨重;10年後,56吋的液晶電視挂在墻上,還能看3D電影。
2003年退休時,養老金只有800余元。經過近10年的退休待遇調整,尤其是近8年連續調待,現在的退休金已經增加到2000多元,加上老伴的1000多元退休金,我們老倆口一年節約一點,可以存下萬把元,剛好用這筆錢出去旅遊。
過去,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是“你吃了嗎?”“民以食為天”,對於物質相對匱乏的中國人來説,吃是第一位的,當時的中國還只是處於滿足人民群眾物質需要的階段。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人民已經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基礎上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現在很多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都由“你吃了嗎”改為“你幸福嗎”。缺什麼,就追求什麼。經濟發展滿足了我們的物質追求,但是為什麼人們還是感到不幸福呢?甚至很多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擁有的物質是成反比的。物質越豐富,人們越感到精神空虛。身體亞健康、高離婚率等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幸福感,使我們的幸福與GDP的增長成反比。
關心收入和消費,更在乎生活的品位,強調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過去十年,綠色生活的時尚選擇已悄然深入人心。“人心思變”始自對生活更高的要求。踏進小康門檻,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關注和憂慮比過去更加緊迫:汽車進入家庭帶來了出行的便捷,也給城市上空帶來霧霾;農産品種類日益豐富,可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污染令人提心吊膽;家居裝修日漸美觀,甲醛污染卻成了煩心事。和諧社會絕不只是物質的豐盈,不見綠水藍天的增長最多是打了折扣的小康。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兩型社會”,根本上講是對民眾過上綠色生活新期待的積極回應。
很多人還記得,2009年末,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中國工人”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年度人物榜,成為引領時代進步的先鋒。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正是這數以億計的個體的自救,完成了對這個危難時刻的力挽狂瀾”。2.5億農民工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擦亮“中國製造”的品牌,打造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助推經濟形勢的“V型反轉”,為中國邁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一代農民工留不住,第二代農民工不回去,第三代農民工回不去。”今天,80後、90後等“新生代”農民工登上歷史舞臺。他們面臨著紮根城市還是歸根農村的兩難抉擇,面臨著從農民工到産業工人的“驚險跳躍”。
我國各地經濟社會差距大,呈現不均衡發展,由此形成不同的利益格局,但是,在一個國家的土地上,各地群眾享受的發展權利和民生服務應該都是一樣的。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應當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首先考慮低收入者、流動人口子女等草根群體,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個性得到發展,確保起跑線上的機會平等。一些農村的孩子,可能很優秀,但因為得不到公平教育、公平發展的機會,潛在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這對國家是一種損失。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奔向美好的夢想,不僅要靠“火車頭”的動力牽引,還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不懈努力,在奮鬥中凝聚起民生改善的無限增量。民生改善與否、程度如何、滿意不滿意,最有發言權的還是普通民眾。正因民眾對自身幸福的期盼與追求永無止境,我們黨反復強調發揮人民的“主體地位”。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要讓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落到老百姓的心窩裏,民心民力永遠不可或缺。
農民工現在是城鎮化的主體,他們實現了地位的轉移、職業的轉換,但是他們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實現身份的轉變。在這個問題上面,要通過農民工的市民化,來實現徹底地城鎮化,來改變這樣一種半城鎮化狀況。應該講,城鎮化強調人的城鎮化,受益最大的應該是農民工,因為通過市民化來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市民能夠享受到的基本的公共服務,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它應該是民生問題,但是在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中間,也有助於拉動消費,帶動投資,實現GDP的平穩可持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