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雖然近年來社保建設更加關注農民,但是農民得到的實惠遠不及城市居民,農民收入低,負擔重,政府該如何加強農民醫療、養老體系的建設?減輕農民負擔,才是將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到農民。[互動入口 ]
據報載:重慶給農民土地確權,承認使用權也是財産權,這非常正確、意義重大,原來的30億銀行貸款,就能增到180億,預計年內會增到300多億。只承認承包者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是荒唐的,事實上,包括所有權的使用、支配、經營、處分、繼承等在內的一整個權利束都應該是屬於農民的財産權。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頒發了,喜事!值此東風,建議農業科研“向深度進軍”!避免那些泛泛的跟風課題、人情課題、照顧課題、桃李課題等。建議集中財力攻克:主糧超高産、原創轉基因、全方位抗旱技術、重點病蟲害高水平防控實用技術等瓶頸新技術,屆時我國農業將再度輝煌!米袋子、菜籃子就好辦了!
現在中國計算農産品的成本,是不算農民的勞動、土地、管理和農家肥的費用的。把這些考慮在內,目前的水稻和小麥的平均生産成本是每市斤2.1元,但收購價僅1.01-1.20元。由於其它成本是硬支出,虧的就只能是農民的勞動,白幹白辛苦。所以種田人連種田的積極性也沒有,更別説什麼安全優質了。
技術成果交易主要還是指企業與科研機構,我國的農民還是弱小的,難以參加技術交易。我國目前的農業技術主要來源於科研院所與大專院校,涉農公司大都比較弱小,能夠直接進行研發、真正有自主創新技術的企業極少,農戶規模也很小。通過體制改革,使産學研真正結合起來,轉化為有生産力的産品就成為關鍵。
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尊重農民在進城和留鄉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
玉米在我國已經成為第一大作物。近年來,雖然全國的玉米總産量在不斷增加,主要還是因為種植面積在擴大,單産仍然在350-370公斤/畝之間徘徊。“十二五”期間,玉米工作者應該在如何提高單産上下功夫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希望努力在玉米育種方面做出新突破,為國家的糧食生産、糧食安全再立新功。
在感受到家鄉和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同時,也對返鄉時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針對農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甚至在城市買房,農民對農業的熱情下降,回家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等情況,誰將是中國未來糧食的生産者?城鄉差距過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和農村環境清理等令人擔憂。
由於一些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政府曾鼓勵農民工外出打工,一方面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但是隨著大量農民外出打工,農村“空巢”現在也隨之出現,土地荒蕪的現在也隨之而來。對此,你怎麼看?我們是否應該繼續鼓勵農民外出打工?
應該,打工能讓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如果一戶農村家庭有一個勞動力在外面長年打工,並且有相對固定的收入,這戶家庭的脫貧問題就解決了。“鼓勵打工”,應當成為當前解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將是讓農村勞動力合理分流的有效方法。但是現在為了農民的打工,我們要加強培訓,更多的希望通過政府工作,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來提供更多的崗位,使農民就地打工。特別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很低的地方更要鼓勵農民工外出打工,這樣才能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不應該,農民外出打工將導致無人種地。外出打工收入多是不錯,可花費也大,除去交通費、生活費、房屋租賃費外,落到農民工手裏的錢並不多。到外地打工,舍妻離子,一年半載回不了一趟家,導致老人、孩子沒人管,導致農村“空巢”的出現。而且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會導致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我國是人口大國,對糧食需求很大,如果農民都外出打工,無人種地,我國的糧食供給將面臨很大的缺口。所以,提高農民收入還是應該從發展農業産業化、科技化入手,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