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 李肇星答記者問
[中國奉行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方針] [談中印邊境問題 稱國防預算較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形成] [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原則]
剛剛過去的5年,中國交出“增長年均超過11%”的亮麗答卷。但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出口、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興産業發展滯後,單位GDP資源能源消耗過大,環保節能水平過低
為有效控制物價總水平、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中央採取了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大力發展農業生産、穩定農副産品供給、降低流通環節成本、規範市場秩序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力度前所罕見,效果已經顯現。
在記者的調查中,百姓最關心的收入分配問題位居前列。“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和諧穩定。如何在做大的同時分好“蛋糕”?如何保證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如何進一步調節行業收入差距、加速提高勞動性收入比重?人們拭目以待。
一段時間以來,房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民意最關心的是,今年的房價調控還會採取哪些措施,政府如何確保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落到實處,真正在商品房市場之外建立一個平行的“保障房供應體系”。
在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打擊暴力拆遷,依法和諧拆遷”成為今年兩會民意調查中的一大期待。為化解這一社會矛盾,今年初《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出臺,為禁止行政暴力拆遷、保障群眾平等權益奠定了法律基礎。
“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預防和治理‘城市病’”。但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依然“重治理、輕預防”,治理也大多是“限戶籍、限購車”的矛盾延緩式思維。
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就業促進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法規密集出臺,使三大民生難題有所緩解,但離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離,特別是“優質、均衡、公平”的呼聲仍然較高。
反腐敗議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焦點之一。2010年多名省部級高官被查辦,彰顯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有關人士表示,要遏制腐敗案件高發的勢頭,從根本上看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特別是加強對各單位“一把手”的權力監督,斬斷腐敗現象滋生的利益鏈。
最近,中央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課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公眾表示,在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後,社會建設滯後的局面需要改變。強調社會管理旨在立足於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國情,通過制度創新化解社會矛盾,清除發展障礙,促進社會和諧。
人大會議議程 14日閉幕 溫家寶14日上午會見記者 發佈會回放
人大辦理批評意見不走形式 代表所提問題7成獲解決 2010語錄
[兩會,為何如此令人關注] [佈局開篇論發展] [為"幸福中國"加油]
[大幅提高"貧困線"合理] [農民工"市民化"應成"十二五"約束性目標]
羅志軍:我覺得我們更重要的不是看4萬億,也不是看全國第幾,我們更重要的是看我們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