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週刊):白岩松: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打開《新聞週刊》。本週三5月12號,汶川大地震兩週年的日子,這兩年,災區百姓的日子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變化的是什麼?無論媒體還是當地人,都已經有著豐富的描述與表達。那麼在災區地震孤兒,也就是孩子的眼中,這兩年是怎麼過來的,他們的觀察是什麼樣的?在我手中是一本影集,這是六個災區孤兒送給我的,不過這六個孩子可是這本影集的作者。當初拍攝了《俺爹俺娘》的著名攝影家焦波,把這六個孩子收為徒弟,給了他們相機,於是這六個最大13,最小7歲的孩子就開始了用相機記錄身邊生活的創作。本週他們的攝影展在北京舉辦,遠方的人們也在孩子的觀察中走進了災區的這兩年。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從這一張張孩子拍攝的照片開始説起。
本週人物 汶川的孩子
廖岑(給媽媽的信):親愛的媽媽,你好。雖然我不知道你現在身在何處,但是我知道你一定還在關注著我。有人説,人走了就會變成一顆星星,我寧願天上永遠沒有星星,可能你會説,傻孩子,沒有星星月亮就會多寂寞的,那我也要你做最閃亮的一顆,讓我能夠找得到你。
焦波:512地震以後,我到那兒接觸了很多家庭,孤兒最令我揪心。
他們那種無助的眼神,那種徬徨,那種無奈。
何文東:過年看著別人團圓就想爸爸媽媽。
要是特別説不出來,而且又不想對別人説,我就會對爸爸媽媽説的。
記者:你經常跟爸爸媽媽説話?
何文東:會,只是在心裏面。
焦波:當時我就想,我説會不會收幾個孩子做徒弟,就是教他們攝影。
我想相機能夠讓他啟動他封閉的心扉,他從取景框裏面能夠看到外面的世界。
:2009年,在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資助下,6名地震孤兒有了自己的相機,開始學習攝影。
何文東:他們願意讓我給他們拍照片,他們也願意當我模特。
何文東 13歲,四川省郫縣新民場小學六年級學生,由外婆撫養。
何文東:她説她要騎自行車,讓我把自行車推出來,我説何美君,朝上面望,她望的時候我就給她拍下來了。
何美君 11歲,何文東的妹妹,郫縣新民場小學四年級學生。
焦波:這個孩子叫劉明富,他爸爸、媽媽和姐姐三個人都在地震中遇難了,所以他的性格很倔強,而且非常不開朗。
劉明富 14歲,北川縣擂鼓小學六年級學生,由大伯父撫養。
焦波:王晰在這裡邊是最大的,他老是寸步不離,照顧他妹妹,背著他妹妹,他妹妹在他的鏡頭面前也是特別的活躍。
王晰 14歲 ,綿陽中學英才學校初一學生,由爺爺撫養。
王海奕 8歲,王晰的妹妹。
焦波:廖岑既聰明,又比較勤奮。大人沒發現的,他能拍下來。
廖岑 13歲,漢旺加園棟樑學校初一學生,由姑媽撫養。
廖岑:有的時候在拍朋友,有的時候在拍爺爺奶奶他們。有的是拍重建當中的。
焦波:我説岑岑你多拍板房,廁所、美容店,拍的小集市、小貨攤。你馬上就離開板房了,板房的生活很值得記錄。
廖岑:我們這一塊基本上大家都認識了,我們就一起去打乒乓,有的時候就打羽毛球,然後他們大人就去跳舞。
記者:那大人還打麻將嗎?
廖岑:現在都能聽到麻將的聲音,打麻將的太多了。
廖岑:周邊的變化太大,有的時候感覺昨天是這個樣子,第二天又變樣子了。
記者:你知道你姐姐怎麼説你嗎?
廖岑:咋説?
記者:你姐姐説你特別怕孤獨。
廖岑:她説著好玩的。
廖岑 姑媽:3月1號報名的那天,他就看到一個身影特像他媽媽。他看著看著然後就把頭低下了,我就看到他的那個眼淚在眼眶裏打轉,然後我就抱著他説,兒子你想媽媽了?咱倆就在那兒哭了一場吧。他就説,沒事沒事。他就這樣説沒事沒事,他不想讓別人説他是孤兒。
何美君:我喜歡哥哥,哥哥發脾氣很壞的。
記者:那哥哥最喜歡的人是誰?
何文東:她唄。雖然閒的時候經常吵架,那也不怎麼樣。
焦波:從小他兩個就在外婆那兒長大,/他妹妹是個殘疾人,右手抬不起來,是四歲的時候患病。我就把相機擱到她手裏面,我説美君給我拍張照片。她就這樣按快門,啪,拍一張。
何文東:快過年的時候,看到別人家爸爸媽媽一起團聚在一起,又看到自己爸爸媽媽不在了,然後就很悲傷。
記者:現在你還會讓他們擔心嗎?
何文東:現在我會讓他們放心的。
記者:你不高興你會把它掩飾起來?
何文東:對,不會讓別人知道的。
何文東:面對現實嘛。就是好好地生活下去。
記者:那你平常會跟你妹妹説這些嗎?
何文東:偶爾會的。
記者:她什麼反應?她會理解嗎?
何文東:她還小嘛,不懂。
何文東:現在最想要的是一個MP3,還好,我現在在想呢。
記者:想聽音樂?
何文東:對。
記者:你喜歡聽什麼音樂?
何文東:聽一些快樂的,能使人快樂的。
當自己悲傷的時候去聽一首快樂的歌,也能夠使自己忘卻悲傷,然後感覺快樂。
焦波:我覺得這些孩子還是需要社會上人長久地來關注他們,來關愛他們。/他們那份心理那份痛苦跋涉,我想還要持續很多年。
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萬峰:這些孩子用他們純真的眼睛記錄了家鄉的變化,匯總起來,就是今天的展覽《晨光裏的孩子》。
焦波:他們隨著汶川重建的高樓在一塊成長,/我覺得這就是災區的希望,廢墟上的希望。
白岩松:兩年距離一場大地震算短還是算長?兩年對於災區的變化來説是快還是慢?不同的角度都容易得出不同的答案。由於國家其它省區市及當地人的共同努力,災區重建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果,大多數災區想找到地震的痕跡已經不是太容易了,或許只有樓房的那份新,才讓你知道這來自重建。從這個角度看,兩年太快了,它完成了原定災後重建三年的目標,但是離開硬體,想找到地震的陰影與痕跡也並不難,它依然還在很多人的心裏,從這個角度來説,兩年又太短,它不過在提醒我們,您的愛請繼續。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走進本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