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大旱中的冷洞村(2010.05.06)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06日 20: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播:  CCTV-1      05月06日 19:38

  重播:  CCTV-1      05月07日 06:10

          CCTV-新聞   05月07日 04:42

          CCTV-新聞   05月07日 05:15

  西南大旱,使得一個個村莊處於乾渴狀態,有的村人畜飲水困難,有的村地裏莊稼絕收。記者最近在貴州採訪時,來到了一個名叫冷洞村的地方,同樣地處旱區,這裡的旱情卻明顯減緩,不僅村民生活用水有一定保障,而且山上的大部分經濟作物也都保住了。那麼他們到底用了什麼辦法,在大旱之年走出了一條脫困之路?

  金銀花受旱情影響 即將枯死

  貴州省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位於貴州省西南部,記者在這個村看到,山坡上長滿了金銀花,百分之七、八十都長勢良好。據村裏人介紹,僅僅一個多月之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當時山上的金銀花已經死亡了30%,有50%也已經枯黃,沒有生命力了。

  金銀花是冷洞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冷洞村是貴州省的一類貧困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山區,80%的面積都是石山,既沒有平整、肥沃的土地,也沒有充足的水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為了給鄉親們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從2002年起,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帶領大家在山坡上種起了金銀花。經過幾年的努力,全村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2224畝。雖然大部分還沒有進入盛産期,但全村金銀花的産值已達100多萬元,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的60%都來自金銀花。如果今年金銀花都枯死了,即使重新種植,老百姓也要再等幾年才能有收入。可以説,金銀花像象村裏人的命根子一樣寶貴。大家都心急如焚,最憂心仲仲的是朱昌國,他擔心日子剛剛好過起來的村民們又重新返貧。

  自製滴灌技術 救活金銀花

  3月初的一天,朱昌國突然想到,以前他曾經見過一種滴灌技術,又節水、效果又好,也許這能給瀕臨死亡的金銀花帶來一線生機。於是,他立刻找到一些廢棄的礦泉水瓶,並在自己家的地裏反復做起了試驗。

  經過反復試驗,朱昌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在礦泉水瓶的瓶底扎一個小洞,通過旋轉瓶蓋、改變瓶裏的氣壓,調節水流的大小,從而達到灌溉的作用。

  因為滴灌的水全部被金銀花的根部吸收了,所以,這個看似簡陋的土辦法效果很不錯,而且非常節約用水。隨後,朱昌國找來了幾個村幹部和黨員,讓他們也分頭在自家地裏做試驗。在證實這個辦法確實有效之後,村黨支部立刻開始向全村推廣。

  為了徹底打消大家的顧慮,朱昌國和村裏的幹部、黨員等走家串戶,並帶著村民上山給大家做現場指導。為了找到足夠的塑料瓶,村幹部們還通過當地電視臺向社會求援。很快,由興義市社會各界捐贈的10多萬個礦泉水瓶就被送到了冷洞村。村民們三天兩頭往山上跑,用"瓶子滴灌法"挽救金銀花。

  多年來興修小水窖 發揮重要作用

  冷洞村人的這種頑強精神由來已久,早在十年前,村黨支部就開始帶領大家在石頭山上修梯田、建水窖,這次大旱之年,小水窯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成了金銀花的救命水。

  朱昌國告訴記者,全村有386口小水窯,目前乾枯的才150口,目前這些水位還可以互相調整,一直到乾旱260天的時候,才造成了一部分老百姓的用水緊張。直到記者採訪時,一部分老百姓家裏面都還有十來個立方的水。

  經過努力,全村兩千多畝金銀花挽救回來了70%,以前全村一天要用60噸水澆灌金銀花,現在用"瓶子滴灌法"只要10多噸就夠了。 大災之年,冷洞村人用他們堅韌的毅力和聰明智慧,挽回了自然災害帶來的重大損失。而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冷洞村人也一直在用這種頑強的精神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著抗爭。

  村民李興剛告訴記者,1983年,由於自然條件惡劣,他帶著家人去外地謀生。在他離開後的這些年,村子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炸石造田。他們從石縫裏掏出一把把泥土,將石頭炸開砸碎,用碎石砌成地基,再在地基上回填泥土,開出了一片平整的田地。有了足夠維持生存的田地之後,村民們又開始興建小水窖和水窖池,把486畝地變成了水澆地,種上了水稻,村民們也吃上了過去很難吃到的白米飯。

  多年在外打工的李興剛被村裏的變化所震動。2003年,他帶著家人回到了冷洞村,隨後,他家也建起了小水窖,並種上了水稻、栽上了金銀花,去年還花四萬多元錢蓋起了新房。

  現在,全村的造田面積已達860畝,每家都至少有一個水窖和水窖池。但在來之不易的成績面前,村裏的黨員幹部們並不滿足,戰勝乾旱這只是第一步,村民們還想有更大的發展。為了讓金銀花的産值越來越高,下一步他們打算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在山上也要興修這種小水窖,並且把它封閉起來儲存水,一到乾旱的時候就能用上,做到旱澇保收。

  冷洞村人世代生活在石山裏,日子過得不容易,如今又遭遇大旱,更是難上加難。但他們沒有望天嘆息,而是動腦動手靠勤勞和智慧與旱情做鬥爭。在旱災中,我們還看到了眾多像冷洞村人一樣的人們,他們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啟發了許多人,大山裏,大旱中,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責編:劉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