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20分):
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阿育王塔和佛頂骨舍利。
公元前五世紀,釋迦牟尼在印度的拘屍那伽城涅槃,佛經裏這樣描繪了佛祖涅槃後的情景——“熊熊大火映紅了天空,弟子們在火化後的灰燼中,發現了頭頂骨、牙齒、手指骨和一些頭髮,此外還有大量的顆粒狀結晶體”,這些遺骨和結晶體就是佛經裏記載的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舍利”一詞來自古印度的梵文,譯成中文是“身體”、“遺骨”的意思;後來在佛教中,高僧火化後遺留下來的結晶體也被稱作舍利。
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而得名。2200多年前,他通過武力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大帝國。但在以武力徵殺的過程中,釋迦牟尼的思想漸漸感化了這位國王。於是他停止武力擴張,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
據佛經記載:阿育王將釋迦牟尼佛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然後派出佛教使團送往世界各地,並在這些地方建造了八萬四千座塔來供奉佛舍利。這些塔因此得名“阿育王塔”。
唐代僧人道世法師在他的《法苑珠林》一書中記載,中國共有19座阿育王塔。
責編:劉岩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