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資料圖片:2007年3月8日下午,時任教育部長周濟做客新華網,就教育熱點問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昨日,周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長的消息公佈後,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海春第一時間撰文剖析周濟的從政之路,稱其是“領導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陳海春曾與周濟共事多年。
早年,兩人同屬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機械設計教研室。後來,在周濟任華中理工大學副校長和科技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時,陳海春是公司辦公室主任。此後,在周濟任校長和教育部部長時,兩人工作接觸甚多。
去年,陳海春在周濟被免去教育部部長職務的半個月後,專門撰文講述了他與周濟交往的一些事。
從政之路:
從班長到中國工程院院長
周濟擔任“領導職務”由來已久。
陳海春説,周濟在高中時就擔任過班長和校團委副書記。在清華大學時,他擔任班團支部書記。
1970年,周濟從清華大學畢業,奔赴高中時就定下的方向——新疆。在新疆8年,他做過校辦工廠廠長。陳海春認為,周濟在這幾年間“從抓革命到促生産,得到了鍛鍊”。
1980年,周濟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機械工程系學習。他在美留學時,出任“紐約布法羅地區中國留學生會負責人”。在這個位置上,他接觸到了一些不簡單的人。陳海春在昨日的博客中透露,周濟後來曾説,他受益於這個職位。
回國後,周濟認為,“大的事業要有大的團隊”。陳海春剖析説:“他對外大聯合、對內大團結,把一個原本是機械學院比較邊緣化的教研室,通過學研産協調發展,迅速變成學院乃至學校最有活力和實力的單位。”就這樣,周濟的才能顯露。
1984年起,周濟歷任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院長,華中理工大學副校長、校長,省科技廳廳長,武漢市市長,教育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長。
工作之道:
以商量的口吻與人交往
周濟在教育部工作期間,陳海春曾被借調過去。
期間,教育部的人告訴陳海春,周濟在做普通教師和學校領導時也常去教育部彙報工作,“有時幾天來一次”。他們有時碰到周濟,會問:“怎麼還在北京?”周濟總是笑著説:“我回了趟學校,又來了。”
“他是個大教授,但沒有大教授的架子;當了部長,也對當年關照過他的下屬表示謝意”。
陳海春見過周濟的父母,一位是非常精明的老大爺,一位是非常豪爽的老太太。“周濟的性格兼得父母的滋養”。
2004年,陳海春被借到教育部參與起草文件,這是一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文件的起草以教育部為主,其他部委參與。陳海春回憶説,其他部委參與起草的人,年齡一般都比周濟小,但周濟對他們非常客氣,“以商量的口吻交往”。
成功轉型:
領導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陳海春説,他在周濟身邊工作期間,周濟時常提起他在清華大學的經歷。
一天,陳海春陪周濟出差在路上閒聊,周問陳:“為什麼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不少人都發展得很好?”
周告訴陳,發展得好的,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學生幹部;這些學生幹部有一個標準口號:“聽話,出活。”
“聽話,就是要把領導交辦的事情聽進去;出活,就是要把領導交辦的事情做好。”周濟出任教育部部長後,在一次司局長會議上專門把“聽話、出活”作為對下屬的要求。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