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國新聞):歷年的高考作文題可以用“年年歲歲各不同”來形容,無論是體裁,還是內容,高考作文都折射出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
恢復高考後的1977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屬命題作文,不僅有嚴格的寫作範圍,還有著明顯的政治傾向,與當時的形勢緊密結合。
考生閻陽生以自己這一年生子、工作以及復習迎考的經歷作為戰鬥的內容完成的作文,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和爭議,有的閱卷老師認為不突出政治,應該不及格,有的老師則認為這正好表現了老三屆耽誤十年的心理歷程,應該得到最高分。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關注社會熱點的作文題目成為主流。1981年的《毀樹容易種樹難》,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都是跟環境相關;1982年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關注的是個人對於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
進入21世紀,參加高考的考生是80、90後一代,他們張揚個性,為人、行文都有突破傳統思維的獨到見解。從2000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2年的《心靈的選擇》,到2009年北京考區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都為考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話題。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