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關注高考]新聞背景:高考作文折射時代變遷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7日 1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新聞20分]>>

專題:2010年高考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20分):

  用“年年歲歲各不同”來評價歷年的高考作文題,是最恰當不過的。無論是體裁,還是內容,高考作文都折射出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

  恢復高考後的1977年,“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雖已過去,但高考作文依然沒有擺脫泛政治化的傾向。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北京考生閻陽生以自己這一年生子、工作以及復習迎考的經歷作為戰鬥的內容完成了這篇作文。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和爭議,有的閱卷老師認為不突出政治,應該不及格,有的老師則認為這正好表現了老三屆耽誤十年的心理歷程,應該得到最高分。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關注社會熱點的作文題目成為主流。1981年的《毀樹容易種樹難》,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都是跟環境相關;1982年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關注的是個人對於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

  到了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多元化帶來社會意識的多元化。從1991年的“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的辯論,到1998年的《我所追求的品格戰勝脆弱》,無不關注考生的品格素養。  

  進入21世紀,參加高考的考生是80、90後一代,他們張揚個性,為人、行文都有突破傳統思維的獨到見解。從2000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2年的《心靈的選擇》,到2009年北京考區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都為考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話題。

責編:劉岩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