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線]抬頭望北斗 我躋身全球定位四強(2010.06.03)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3日 2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環球視線]>>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環球視線):

 抬頭望北斗 我躋身全球定位四強  

    主持人 勞春燕: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勞春燕。

    今天參加俄羅斯登錄火星模擬實驗的各位宇航員正式開始了為期520天的太空之旅。這個項目的研究機構表示説,一共有6名宇航員將會參加這一次的模擬實驗,令中國觀眾感興趣的是中國志願者王躍和其他5名志願者將會一起進駐試驗艙。據説王躍的精神狀態良好,已經熟練掌握了試驗項目和心理調節方法。

    對於火星的探測一直是前蘇聯、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太空探險工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實除去探險之外,利用太空服務於地球更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目的所在。那麼今天各大媒體也爭相報道了一條消息:6月2號的23點5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了太空軌道。專家説這標誌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國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衛星也引起了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這些媒體的極大的關注,其中讚嘆聲還有質疑聲都是不絕於耳,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有哪一些評論。

    我們先來看一下《印度時報》的評論,《印度時報》的評論説“中國是一個可以做好自己一切的大國,並且含蓄地挑戰了美國在關鍵領域的主導地位”。

    美國《太空評論》説“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度似乎可以和美國的GPS相媲美,美國化解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威脅,最好的辦法是把GPS從第三代升級到第四代。

    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底有多麼牛,有多麼厲害?為什麼外國的媒體會認為對美國的GPS形成挑戰和威脅?甚至我看到新美國的《太空新聞》它還有一個評論,他説“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能會壓制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優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呢?

    正在評論:北斗衛星升空引各方熱議

    專家觀點:中國北斗衛星處在“彎道”趕超準備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前面説美國《太空新聞》那條,就是要把他的第三代升級到第四代,這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按照美國原來的GPS現代化計劃,它早都已經該道了第四代,而他的所謂的第三代的星現在在補發射的時候,比原計劃推遲了5年。我可以把它形容,中國的北斗的全球定位系統的這一次的組網,這四顆星和前面的試驗衛星相比,就相當於一個跑彎道,就跟美國的GPS比,就相當於他們在跑彎道的時候,我們有一種彎道趕超的感覺,就給美國人很多關心GPS導航系統升級的這些人,有一種很大的壓力,他覺得中國上來得太快了,通過彎道在追的感覺。
勞春燕:

    為什麼是彎道趕超,不是直道趕超?

    宋曉軍:

    因為我前面説了,它第三代到第四代的升級過程,比原計劃倒退了五年,因為這些年美國,特別是2008年以後,民主黨掌握了國會之後,包括奧巴馬再上臺,他的經費問題非常緊張,原計劃往後推了很多,但中國這段,恰恰中國在這段上得又很快,所以我覺得這是有一個速度上的差異,讓他們感覺到了這種威脅。

    勞春燕:

    我們也準備了一個短片來介紹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系統。

    解説: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是一個由30余顆衛星、地面段和各類用戶終端工程的大型航天系統。技術複雜、規模龐大,中國本著開放、獨立、兼容、漸進的原則,正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穩步推進。

    第一步已實現。從2000年到2003年,我國成功發射了三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導航試驗系統,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目前,已發射升空的三顆北斗衛星已成功應用於我國的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産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二步到2012年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首先提供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目前已成功發射了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並進入衛星密集發射組網階段。

    第三步到2020年左右,建成有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勞春燕:

    大夥兒都挺關心的,北斗衛星系統一旦成形以後,咱們中國老百姓是不是以後就開始用北斗,不用GPS了?

    正在評論:北斗衛星進入“黃金十年” 未來産生巨大效益

    葉海林 特約評論員:

    希望是這樣吧,我們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導航系統來取代GPS,但是我們知道GPS和北斗都是軍民兩用的,在軍用部分我們不談它,那麼在民用部分,它其實也是一個市場競爭的關係。GPS已經在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市場了,現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的生活當中,不是説我們什麼地方用GPS,而是我們什麼地方離得開GPS的問題。這麼龐大的一個市場,現在如果有了我們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的話,我們也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讓這個服務的份額原本是由美國佔領的,我們現在把它奪回來,由我們來提供這種服務,當然對中國國內的用戶來説,這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要提供同樣水準的服務,而這個前提實際上我們要參照當年GPS的佔領全球市場的一個過程。

    專家觀點:北斗商用化可借鑒GPS模式 用免費接入形成替代

    GPS最初提出的時候,只是美國的一小撮科學家跟美國政府開的一個玩笑,他們想説我能不能給地球編上碼。當時美國的國防部就給他撥了一筆錢,你去搞一個概念來給我看看。當時美國國防部是不相信這件事情的,但是做出來了,經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經過第二次海灣戰爭,經過阿富汗戰爭,GPS證明了他的巨大的軍事和商用價值以後,很快就佔領了全球的市場。這樣的情況,直到這一刻起,美國軍隊仍然沒有因為他擁有這24顆衛星向別的國家收錢,它是免費提供原信號的,元代碼信號的,然後由服務商再分包收錢,所以它佔領市場的速度非常快。現在北斗如果投入運營以後,假定我們北斗在未來能夠順利投入運營,也要遵循同樣的模式,就是盡可能以低廉的價格先投入市場,去搶佔市場份額,然後再實行收費,再去改善服務,這是一個,因為我們是後發者。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