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6月1日電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的重要文章,題目是《關於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文章指出,當前,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對於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義重大,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水、氣、電等資源性産品的階梯式價格改革思路。
文章指出,推進改革創新,完善經濟結構調整的體制機制。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任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難點和關鍵都在於調整利益格局,最大的癥結在於體制機制不合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銳意推進改革創新。
文章認為,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評價體系。
面對新的發展環境,需要深刻理解又好又快發展的深遠意義,既要看到“快”的重要,也要對“好”有更積極的認識,努力做到又好又快。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今後一些年只要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就可以實現2020年比200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如果我國經濟再平穩較快發展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就能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創造出一個大國長達半個多世紀持續較快發展的奇跡。這要求我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用經濟結構、資源環境、人的發展等方面的指標,作為評價發展水平的依據。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就提出了包括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平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在內的“人類發展指數”,用於評價各國的發展水平。我國在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引入國內生産總值指標,是一個大的進步。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對發展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也需要拓寬發展評價體系的內涵,在重視增長速度的同時,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重視對結構優化、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就業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評價,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評價體系。
文章稱,增強市場經濟主體的動力和活力。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市場主體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動力和活力。著眼于建立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盡可能減少行政手段,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發揮好市場機制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需要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理順價格關係,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這對於抑制過度需求、增加有效供給和調整分配關係具有關鍵作用。當前,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對於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義重大。去年初,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成功實施。通過價稅費聯動,初步健全了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並且公平了稅負。改革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把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與稅費改革結合起來,著眼于建立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今後一段時期,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的任務仍然繁重,環保收費改革也要擺上日程,目的就是要使資源性産品價格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同時,更加充分地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從而更好地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水、氣、電等資源性産品的階梯式價格改革思路,對基本需求部分可以考慮大體保持原有價格水平,對超量使用部分考慮累進加價。這樣做既有利於解決好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又可以在公平和效率相統一的原則下穩步推進改革。在價格改革中,既要充分考慮資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也要考慮保障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和宏觀調控需要,防止價格大幅波動,避免對生産生活造成大的影響。推進價格等改革,要加強科學論證,通過聽證等程序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也要積極穩妥地推進。
文章指出,健全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的財稅和金融體制。
財政稅收具有作用直接、定點調控的特點,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力杠桿和重要工具。深化財稅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快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不僅是調整經濟結構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過去,各級財政資金在保運轉的基礎上,較多地用於工業建設、基礎設施,這對於我們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財政資金應該更多地用於促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與普及、農村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領域,以更好地發揮在改善民生、擴大消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中央財政在這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地方財政也根據這樣一個思路,從各地實際出發,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使財政支出與保民生、擴內需、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今後,應逐步建立起長效機制。
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也體現在財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上。今後,要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要求,在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收入分配關係。既要增加地方自有財力,調動地方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增強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要保持中央財政適度的調控能力,以更好地均衡地區間的財力,用於支持農村、中西部地區的發展。要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建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促進財力下移,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
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稅制改革,形成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的稅收制度,更好地發揮稅收在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調節收入分配上的作用。稅收制度改革,既要考慮收入功能,也要增強調節功能,有利於引導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資源稅改革就是一個重要方面。此外,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産業,要繼續實施更加有力的稅收扶持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稅制改革中,應減少收費,均衡稅負,進一步規範稅收和經濟秩序。
在經濟結構調整中,金融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要根據國家産業政策和宏觀調控的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信貸政策,實現有保有壓。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金融企業治理結構,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促進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原則下,發揮匯率對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在加強金融有效監管、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繼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200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接近37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人均收入從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是經濟結構變動比較快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既有一些國家通過積極的結構調整實現成功跨越的經驗,也有一些國家因調整不力導致經濟停滯、社會動蕩的教訓。對這一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和可能面臨的挑戰,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積極主動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新發展、新跨越。當前我國仍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既要把握髮展大勢,明確方向,堅定信心,也要增強憂患意識,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上狠下功夫,切實取得成效。
責編:許桂梅
相關鏈結: